第71章 女帝師一(71)[第1頁/共6頁]

[90]《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魚潛伏淵,或在於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蘀。它山之石,可覺得錯。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伏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它山之石,能夠攻玉。”

[84]《漢書·馮奉世傳第四十九》,馮奉世,字子明,西漢將領。前將軍韓增保舉馮奉世以衛侯的身份持使節護送大宛等國的來賓返國。到伊脩城,都尉宋將說莎車國人和其他一些國度一起攻殺了西漢所任命的莎車王萬年,還殺了西漢使者奚充國。莎車國派使者揚言說北道諸國已經歸屬匈奴,當時就進犯劫奪南道諸國,並與他們歃血為盟叛變西漢,從鄯善國向西都斷絕交通。都護鄭吉、校尉司馬意都被困在北路諸國之間。馮奉世和他的幫手嚴昌商討,以為如果不敏捷進犯,莎車國就會日趨強大,如許情勢就難以節製,必然會危及全部西域。因而以使節佈告諸位國王,策動軍隊,南北道一共一萬五千人打擊莎車國,攻占了它的城池。莎車王他殺,就將他的首級傳到長安。諸都城安定下來,馮奉世的威名震驚西域。

[109]《論語·雍也》:“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優良之人的才調必然不會被藏匿。

[91]《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覺得東蒙主,且在城邦當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故伐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107]《後漢書·隗囂公孫述傳記第三·隗囂傳》:“慕樂德義,思相籠絡。昔文王三分,猶伏侍殷。但弩馬鉛刀,不成強扶。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驥尾,得以絕群。”

[118]出自《夢溪筆談·樂律誌二·聲同共振》,說的是琴絃共振的物理道理。原文為:“古法,鐘磬每虞十六,乃十六律也。然一虞又自應一概,有黃鐘之虞,有大呂之虞,其他樂皆然。且以琴言之,雖皆清實,其間有聲重者,有聲輕者。材中自有五音,故前人名琴,或謂之‘清徵’,或謂之‘清角’。不獨五音也,又應諸調。餘朋友家有一琵琶,置之虛室,以管色奏雙調,琵琶弦輒有聲應之,奏他調則不該,寶之覺得異物,殊不知此乃常理。二十八調但有聲同者即應;若遍二十八調而不該,則是逸調聲也。古法,一概有七音,十二律共八十四調。更細分之,尚不止八十四,逸調最多。偶在二十八調中,人見其應,則覺得怪,此常理耳。此聲學至要妙處也。古人不知此理,故不能極六合至和之聲。世之樂工,弦上調子尚不能知,何暇及此!”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