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韻看著秦瑜,侃侃而談,“朝廷昏庸,是因為上無明主,下缺賢臣。現在,天子病重,已經不能上朝理政,立了三皇子順王為太子,朝中屍位素餐者一掃而空。這類時候,我們若率兵攻入都城,除了讓更多的百姓捲入戰禍,還能獲得甚麼呢?”
秦瑜明白了顧清韻的意義,忍不住用手點點她,說了一句“好算計”。
“你說的這個順王,就是太子夏競和林天佑身後接掌征北帥令的阿誰?”
“表叔,如果表叔已經有了萬全籌辦,胸懷四海,要取夏家而代之。就衝表叔對顧家的顧念,清韻不敢也不會說出歸順二字。但是,表叔冇有那樣的大誌壯誌,帶著叛軍攻入都城以後,該何去何從?老祖宗、舅公他們都在石城,表叔連真臉孔都不肯示人,不就擔憂為他們招禍嗎?”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表叔乃是君子。”顧清韻直起家,看向秦瑜,“表叔乃是君子,清韻大膽,求表叔帶領義兵,歸順朝廷。”
顧清韻逼秦瑜看到本身心中實在是因為不忿而起兵,因為恨意和擔憂而打動,後繼乏力,氣力不敷,如許的起兵,如何成事呢?
“恰是他,他與表叔手底下很多人打過交道,也算熟諳了。”
“表叔,您帶領叛軍與官兵對抗,是為了帶著大師求條活路。現在,夏國北地匈奴已平,西羌暫穩,南邊邊陲自來還算承平,您如果一意攻打都城,北地二十萬邊軍南下,叛軍能支撐多久呢?”
“你是從哪兒弄來這麼多糧草的?”秦瑜也是獵奇。
他冇想過顛覆夏家皇室本身稱帝,但是,他不平,如許的天子如許的朝廷,莫非不該該顛覆嗎?
一時候,他忘了論輩分顧清韻乃是小輩,忍不住將心中憤激之事問了出來。
“順王夏天棄,因為自幼喪母,在宮中掙紮求生,但他初到涼州軍中時,匈奴攻城,為了救濟百姓和同袍,順王爺帶領百騎出城,火燒敵營,解了涼州城之危……”
“成叔說,之前姑姑他們都說表叔是重交誼的人。表叔隻是太重交誼,纔會擺佈難堪。”顧清韻跟秦瑜說道,“表叔,老祖宗他們在石城都很顧慮你,現在朝廷新舊瓜代恰是用人之時,我們握手言和,一起為新朝極力吧?”
一個心有顧慮之人,就有太多的軟肋了,暴露一條軟肋,就會被人拿捏。
“恰是他。”顧清韻想著夏天棄這些年的生長,隻覺於有榮焉,將夏天棄的事一一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