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幾分把握[第3頁/共4頁]

楊長治微微點頭,曉得顧清韻說的是真相。這世道對女子並不公允,哪怕女子有經天緯地的才氣,世人總以為女子如果不能相夫教子,就是失了家教。顧晴當年能在北地安身,那是因為她的父親是顧大將軍顧友德,是北地百姓心目中的天。並且,就算當時候,顧晴再有才氣,在軍中大師也是先尊顧家至公子顧旭和二公子顧昂的。

“青州知府?”楊長治從未想過分開雁城,“當年,我來雁城時,本來想著,隻要顧家在,我就要做這個雁城知府。有我在,顧家起碼後顧無憂。”可惜,他這知府仍然在,顧家卻冇了。回想當年,他隻覺欣然又悲忿。忠臣良將,竟然就如許隕落雁山?揹負臭名,骸骨不能返鄉,這人間的公道二字安在?

顧清韻恭恭敬敬地向楊長治磕了三個頭,滿心感激,隻恨冇法言說。

顧清韻聽到楊長治提起當年,明白他的意義,“伯父,您在雁城,到處受限,現在的雁門關,另有與匈奴一戰的大誌壯誌嗎?不瞞伯父說,我現在帶著人臨時居住青州大營。青州大營主將段錚將軍,請我做了軍中智囊。”

顧清韻來之前幾次考慮過,楊長治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如果能救顧家人,要他捨出本身的性命隻怕都是情願的。但是,他自小熟讀聖賢書,學的是孔孟之道,當初與父親議論,對於顧家忠君愛國的家訓萬分推許。如果曉得本身對天子有不敬之意,他是挑選忠君,還是忠於交誼?

“你此次來,是有事要我辦嗎?”楊長治不予置評,轉而問起了來意。

“是的,跟成叔他們學了。”

她不能冒險來賭楊長治的為人原則,以是含混說道,“伯父,實在我一時也冇有想得很遠。現在邊關看著安靜,但我感覺,隻怕十年以內就會複興戰禍。我想藉著青州大營,重修顧家軍,保國安民,迎回長輩遺骨,為顧家洗刷臭名!”

“但是,我是女子,就算我統兵入京,世人也不會佩服。到當時候,我為顧家正名,世人或許反而要說顧家出了個妖女。”

“拉了一幫人馬?”楊長治迷惑地看向顧清韻,才十二歲的女人家,隻怕是何誌成他們幫手,但是都為顧家這位小蜜斯造勢吧。

“是,提起過。”

楊長治點頭,明白她的意義。她在本身麵前毫不坦白,在外倒是以少年身份行走。

“不止長得像,性子也像。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