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我想殺敵[第3頁/共4頁]

這麼一選下來,段錚和本來的五蓮城守將趙鈞機遇最大。兩人都揭露常遠等青州官吏貪墨,庇護糧倉,冇有同流合汙。就在憲宗扭捏的時候,顧清韻讓人給段錚送了一份趙鈞與糧倉案有關的證詞,又將這份證詞以及趙鈞能夠是謝家門下的動靜,送到了右丞相鄭禹的府中。

她本來意氣飛揚,俄然露了哀容。想到顧家父子的遭受,段錚也忍不住感喟,他對於顧大將軍,也是尊崇有加。當年雁門關被破,顧家父子戰死雁山,百口死在雁門關中,多少報酬他們痛哭。現在顧家另有顧清韻這個先人,他安撫道,“顧大將軍和兩位少將軍泉下有知,得知顧家後繼有人,必然欣喜。”

對鄭家來講,不管誰的人上任,都好過謝家有關的人上任。要知伸謝皇後但是將鄭貴妃視為殺子仇敵,鄭禹派人一查,趙鈞與常遠勾搭雖無實證,卻有跡可循。在鄭家儘力打壓下,趙鈞不但冇當作青州大營主將,反而被拉上馬了。

顧清韻助他從臨水城糧倉被劫一事中脫身,又助他奪得青州大營主將一名,心性樸重之人,也是知恩圖報之人,一看到顧清韻,他歡暢地連稱仇人。

青州大營位置特彆,鎮守青州,往北如有內奸可馳援北地邊關,往西如有反賊攻打都城可快速出兵援助京畿之地。

觀戰世人一片喝采,段錚讓人上茶,屏退世人,請顧清韻坐下,感慨地說道,“顧小公子技藝不凡,家中侍衛都有如此技藝,當年的顧家軍名不虛傳啊。”

“那天然還是有所不如。”夏國隻要一個顧家,百年將門,每代都是能將輩出,英勇善戰。其他將門,後輩能守成已是不易。這十多年來,武將更是凋敝。

最後,憲宗聽了兵部尚書的建議,將段錚封為青州大營主將。同時下旨,令段錚上任以後儘快在青州境內剿匪,還青州承平。

段錚走頓時任,盤點青州大營,很多將領都參與了青州糧倉案被問罪,大營中本該兩萬精兵,卻有近一半的名額是吃空餉的,也就是說,一個青州大營,實際上隻要一萬多人。他在臨水城的親信未幾,也填不滿這些空缺。

“籌算?”段錚一愣,他做了大營主將,天然是上不負君恩,下不負百姓啊。

原臨水城守將段錚進京告禦狀,將青州城大小官吏拉上馬,青州大營的主將空缺。

顧清韻不等他說話,問了一句,“段將軍,您以為現在的林家,比之當初的顧家,如何?”

“段將軍,您感覺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