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素道:“要致富,先修路嘛,路不好走,此人外出都費事,何談致富?”
門口處還擺了個桌子,有個頭髮灰白的中年男人戴了個袖套,拿著筆在白紙上寫著甚麼,齊鳳蓮上前,報了她和程素的身份,那人就在上麵寫了名字和帶的甚麼來。
程素愣了下,還冇來得及應話,兩人就已經走過了作廚房的灶房,來到了廳門口處。
大姨是齊泰國的獨一的親大姨,現在走了,報喪電話也來了,於情於理都要去奔喪,恰好,齊鳳蓮那邊也接到了電話,給她來了電話,兩人商定了一道前去。
來到巷子,就看到一間刷了泥灰的瓦房前掛了白帆,巷裡有很多人,還擺了一些長春凳,有人三三兩兩的在那坐著。
“現在生長好了,這路也好走了,我記得疇前這路可爛了,得步行出來。”齊鳳蓮說道:“哪像現在如許好,能夠坐車出來。”
有人在門口擺了銅鑼,看到程素她們拿著香燭,便敲了幾下,以示有人來奔喪記念。
齊鳳蓮都隻是本身前去奔喪,不帶老公孩子,程素也就單身前去,把齊小七留在家裡,父母看著,她隔天便能夠返來了。
如果家裡有錢,不缺人手幫手照顧,那天然是能活多久就算多久。
但鄧偉夏他們家,卻不是甚麼富豪人家。
齊鳳蓮和程素對視一眼,道:“雖說是說得挺刺耳的,但你確切說的對,這麼走了,不管對偉夏他們,還是大姨,都是一種擺脫。”
程素向來冇去過大姨地點的村莊,齊鳳蓮去過,但也是多年了,幸虧這麼幾年,除了路修得好了,也冇甚麼大竄改,挺好找的。
是啊,如許的活著,還真叫人憋屈難受,走了,倒是個擺脫。
坐車的時候時長,兩人說了一會話,就冇再說了,合上眼閉目養神。
程素看了一眼,屋子已經有些年代了,有哭聲模糊的從屋內傳來,想來這就是鄧偉夏他們家了。
“這倒是!”
“一會你跟著我哭兩聲就行。”進了門,齊鳳蓮小聲的對程素說道。
程素道:“人各有命。實在說實話,她現在走了,倒也是個擺脫,不然,就這麼躺著,人說不了話,也動不了,還得讓人照顧著……”
兩人在城裡下了車,又找到一間買元寶蠟燭之類的店鋪買了這些祭拜必須的,坐著小三輪車,一起進了村。
冇過幾天,程素就接到了鄧偉夏的報喪電話,大姨去了。
以是,現在大姨的走,說是擺脫,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