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燕城張家有個木器作坊,專門做紅木傢俱,利潤比李家的繡坊還高。木器作坊比張猴子的春秋還大。
張猴子一概不做答覆,也不怕獲咎同業。
燕城衙門大門中間的專門用來佈告的牆壁上麵,裡三層外三層都是人,街道兩旁停滿了馬車,的確是人滿為患。
“哈哈,我曉得禮村,長平縣李家就是出自禮村,阿誰禮村的人都做小買賣,本來是遊商,從本年夏季起不做遊商,開端在家裡當隱商賣起豆腐。”
不怪張猴子粗心找不到李家的名字,而是佈告整整貼了二十幾頁,每頁兩尺高一尺寬,紅紙黑字,密密麻麻寫著家屬、人名、交稅的銀兩。
“可不是嗎,一個縣城的隱商都交了800兩銀子的商稅,比燕城的大師族隱商交的都多。”
“長平李家是乾甚麼,如何一下子交出800兩銀子?”
“長平李家不過剛敷裕兩年竟然交了800兩銀子,這個家主李山疏忽款項,可真是令人佩服!”
“你說的李、趙、洪、張家還算好的,好歹每家交了一百兩以上的銀子,燕城的薑家,那麼有錢,傳聞姨娘使的馬桶都是銀子製的,不也才交了60兩銀子的商稅嗎?”
“呸,這些大師族平時一頓酒宴就花掉幾十兩乃至幾百兩銀子,去青樓捧紅女人給賞銀票眼睛都不眨一下,到了交商稅就他孃的扣門的要死,才交這麼幾個破錢!”
60兩銀子還不敷打製姨孃的銀馬桶。
“出啥佈告了?”
他做了這麼大筆買賣,賺了中人費高達一百兩,怕同業妒忌,加上買賣很差,便躲在家裡跟家人打牌,也不出去。
張猴子有些愁悶的往裡又擠了擠,終究擠到最前麵,然後一頁一頁重新到尾的看,終究在第五頁第十行,看到了長平縣李家,忍不住高傲的自語道:“長平縣李家交了800兩商稅,竟是交了這般多,李大人真是極好的!”
中間有個像是讀書人的少年大聲唸叨:“燕城鄧家,家主鄧興,交稅189兩銀子……長平縣李家,家主李山,交稅800兩銀子……”
“傳聞長平李家家主李山是燕王親封的軍官,還是燕軍的軍官。”
世人站在佈告下,群情紛繁,言語無不嘉獎李家無不貶低諷刺燕城大師族。
“本來長平李家是官員隱商。”
前後合起來便是十八套宅子。
他家住的街坊間隔燕城衙門有些遠,來回得有6、七裡路,不過,他是乾中人這個行當的,每天跑跑顛顛,就不怕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