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侍郎等了一會兒見父親隻說這麼一句話,便道:“他如何了?父親曉得他要調到工部來了?”
皇後目光從書上移開,問道:“周小大夫送出去了?”
長隨氣得白鬍子都飛起來了。
虞縣公就掀起眼皮來看他,幽幽隧道:“戶部郎中陳福林呀。”
長隨持續道:“不過,還是查到了一點兒東西的,中秋那天莊洵和陳福林在莫會園會麵,場麵就不是很都雅,大師私底下說他們能夠有些恩仇。”
皇後點了點頭,感喟道:“那也是個不幸孩子,從小冇了父母,年紀小小便接受了這麼多,可看著還是那麼開暢歡暢。”
“重陽那天,他們又在青華山趕上了,莊先生的兩個弟子很護師,固然相互言語間還算客氣,但在場的人都感覺他們說話綿中帶刀,還是有衝突。”
皇後微微點頭,笑道:“不一樣了,我們那會兒天下動亂不安,現在國泰民安的,也不消孩子為這個天下做甚麼,不如等她們再長長。”
“這倒不是,隻是他資格最深罷了,”虞侍郎道:“他在郎中上麵乾了有九年了,是六部目前資格最深的,我們工部事情夙來龐大,他又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以是尚書大人考查一番後便選定了他。”
長隨一愣,“老太爺如何曉得?”
她重新拿了一本氏族誌,靠在榻上瀏覽。
虞縣公就幽幽一歎道:“人呐,年紀大了,記性就不太好了,我隻模糊記得當年寫這首詩的人鬨了一出醜聞,彷彿是因為詩抄了彆人的,卻如何也記不住阿誰彆人是誰了。”
而此時,隔了兩天的虞縣公終究叫人探聽到了一些東西,他的長隨就坐在虞縣公身邊的一個小凳子上回道:“……綿州人,來了都城後很少出門,出去過幾次後就和薑先生等人交上了朋友,和戶部郎中陳福林是同親和同窗。”
長隨當即從小凳子起家和虞侍郎施禮,“拜見三老爺。”
“嗯?”虞縣公微微有了點兒興趣,“他要調到工部去了?去做甚麼?右侍郎嗎?”
皇後笑了笑,低頭喝水。
虞侍郎笑道:“倒真是個老好人,不過他才調也有,我探聽過他,他在戶部的時候也做了好幾件實事的,就是可惜,此中他提的好幾個田畝計算的體例都不錯,就是一有人反對,他就放棄了。”
尚姑姑將滿寶送出宮,回到立政殿時,皇後也才讓人把兩個女兒送走。
“那你有冇有查出他們有甚麼衝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