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這個傳聞到本地找到正主能賣到三五萬,在這邊上貨,碰到劈麵的二桿子,能三千五千的就能買到30年生的野參,不過,這兩年也多了,得碰。”
拿了一條中華給李老哥,拿了三條從西單買的絲巾送給隔壁的金嬸和她家的金小妹,十六歲的一個穿戴民族打扮的少女,借的是常濤弟弟的令號,他們這才接下這貴重的禮品,韓楓曉得,他們活的很艱钜,從西邊過來的時候,李二蛋的阿媽尼就是餓死在了翻山越嶺的路上。
夜風漸深,濕潮的林間敏捷的暗了下去。第二天,韓楓和二蛋用獨輪車推著李老哥去村外的邊市。這是便利兩界兩邊的人餬口而設的鄉市,正規的稅費收和工商查抄是兩邊的人共同辦理,一個大小大小的用木頭圍起來的院子,院子的另一端入口就是俄境,這邊是大蘭屯,早早的就聚了數百人在內裡,昨個見著的大車也開了出來,一群俄人正在倒貨。
“冇,”韓楓笑笑,“籌辦買一些野參歸去倒倒貨,看看能不能賺點錢。”
晚餐是豬肉燉土豆,大米飯外加一大筐的水蘿蔔、小蔥一盆子大醬,大寶做的菜滿是肉香,韓楓上輩子吃了一年,再次吃到嘴裡,當即想起了熟諳的軍隊菜的味兒。四個兵三個白叟加韓楓根基不說話,就是搶著吃。
上輩子吃過,也抓過,就在大長坡下邊的大草甸子裡,不是原生在我們國的,是偶爾從劈麵跑過來送命的,我們國的早被吃冇了。劈麵的兵們不吃,來倒貨的販子更喜好吃鹿肉。
韓楓點頭,上輩子也見過,不過阿誰時候那裡想過,這一車能換多少錢?在現在還冇有非常鬆散的邊管的時候,一箱好酒或許就能換台俄產的拉達,或者一塊玉石,乃至另有人換過柴油。
韓楓來這裡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想體例把他們從這裡移走,如果按汗青慣性,幾個月後他們會被一夥從朝國來的人殛斃,導致常班長的精力崩潰――這件事兒,想想體例應當好辦,兩天後王有德會親身過來和本身彙合,這事兒他辦起來應當不難。那傢夥倒參和木料的時候冇少在這裡上過貨。本來能夠安排一個熟諳人便能夠,王有德在電話裡傳聞韓楓親來這裡考查,他二話不說就安排了事情從都城坐車過來。
“一瓶就行了哈,這酒帶過來不輕易,想喝去喝大桶裡的地瓜燒去!”
公然是有能量的人……李老哥發明這個年青人做事從不拖泥帶水,說定就定,和軍隊裡的常濤一樣,雷利流行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