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放出去獨當一麵,這是信賴的表示,劉玄初則稍遜了一籌,隻能跟在吳三桂身邊。方光琛內心清楚,吳三桂固然嘴上說謹慎,但內心對剿除元江是很有自傲的。而滇西纔是他的擔憂地點,以是纔會把他安排到姚安。正處在大理與楚雄之間,進可聲援大理,退可保昆明西麵樊籬楚雄。
順寧猛氏共有十三寨,卻分為三大部落,為猛猛、猛撒、猛緬。猛猛最強,共有萬人,但其地田少菁多,隻能以射獵為業。以是,猛猛經常與猛撒和猛緬難堪,牴觸不竭。
…………….
晨光初照,吳三桂象平常一樣起床,在步出寢室外的明間時輕咳一聲。下人們聞聲曉得主子已經起床,很快便送來了洗漱器具和溫湯。不一會兒,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茶就已經送到了吳三桂手中。
玄月十九曰,由總兵黃元才、趙得勝帶領的元江救兵趕到石屏,合兵一處後向曲江驛打擊。
作為吳三桂的親信將領,楊珅對於主帥之前所下達的死守城池的號令,當然要果斷地貫徹實施。固然他也曾經有過出兵阻截的設法,但在惠仁渡活動的明軍管束作用較著。永昌駐軍,再加上週邊縣鎮的軍隊,加在一起也不過萬餘,守不足而攻不敷,讓楊珅完整撤銷了冒險反擊的動機。
昆明的安遠靖寇大將軍信郡王多尼、平西王吳三桂在玄月初已向清廷陳述了元江異動,請旨決計。
在猛遠的牽線遊說下,猛猛部決定遷徙至安南,在拜見朱永興後,也獲得了朱永興的首肯。以邊民填安南,安定根本,這是朱永興的既定目標。而猛猛部為此情願助兵一千,也能使明軍的氣力獲得增加。
方光琛,原明朝尚書方一藻的公子,年青時棄學遊天下,在遼東與吳三桂交友。吳三桂因其博學多聞,靈敏超凡,對成敗禍福、時事情遷有獨到的觀點,便與方光琛締盟為失色交。方一藻歸天後,方光琛遂入吳三桂幕府,參與決策。若論信賴程度,劉玄初雖以策畫見長,卻遠在方光琛之下。
對此,朱永興並不苛責,隻要不與我為敵,這類名義上的投降對於夾縫中的土司來講,也是能夠瞭解的。吳三桂尚能對叛而複降的土司不予窮究,他豈能冇有更廣漠的胸懷。
對於這些話,朱永興天然是臨時聽之。夾縫中儲存,倒向勝利者的一方,這是人之常情,苛責究查,隻能是把這些牆頭草完整推向清廷,推到吳三桂一邊。固然猛氏已經陵夷,權勢大減,朱永興也是溫言安撫,並不強索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