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九成點了點頭,說道:“彭兄放心,小弟自會儘力互助。彆的,我有句話想說,但願彭兄不必介懷。”
“如果是如許的話,我軍就算衝破阻擊,進抵萊蕪城下,怠倦之師也要遭到更多的仇敵的進犯。”郭仲元搖著頭,把撤兵的苦處說了出來。
如果下狠心,不計傷亡代價的話,郭仲元感覺能夠攻破並占據一兩個仇敵的營寨。但想到要支出的傷亡,他又撤銷了這個動機。
“孟帥——”彭義斌轉向孟九成,說道:“沂州那邊,還需求你多照顧一下。如果金軍大肆來攻,我軍估計是抵擋不住的。”
不知不覺,紅巾軍已經成了山東最具氣力的義兵。占有山東東路大部之地,兵精糧足,屢戰屢勝。
寧遇神敵手,不要豬隊友。
但聽霍儀的安插,卻不能令孟九成感到對勁。可他不能明說,分屬兩家,不指手劃腳,這是底線。
固然霍儀的構造才氣很強,但他與劉二祖的帶領體例,以及所部義兵的構成體例,並冇有大的竄改。
在劉二祖被金軍擊敗時,已經顯現出了這類形式的弊端。
哪怕你冇有紅巾軍那般的攻堅破城的兵器設備,可如果用這類打法,也充足金軍疲於奔命了。
固然有著各種腹誹和不滿,孟九成還是親率軍隊按期趕到了泰安城下,與霍儀、彭義斌等義兵首體味晤。
花帽軍自入山東以來,先破楊安兒,再敗李全,又擊破劉二祖,功勞不俗,壓了黃鶴袖軍一頭。
“這麼見外?”彭義斌笑道:“孟帥請講。”
勝時一擁而上,敗時四散奔逃,乃至是傷亡稍大,都在能夠避戰,而讓你背後捱上一刀。
孟九成在萊蕪逗留了三天,一方麵聯絡霍儀,一方麵重視淄州金軍的意向。
孟九成含笑不語,心中倒是不覺得然。
孟九成笑了笑,說道:“沂州以沂、沭河為中間,西、北、東三麵群山環繞,山地、丘陵占全州六成麵積。在我看來,金軍的馬隊是最該防備的,步兵對步兵的話,義兵有人數上風,還是有得一拚的。”
需求決訂代價,這是穩定的真諦。
而抗日武裝則多采納拖、避、耗的戰術,製止與敵正麵交兵,並用各種襲擾手腕耗損仇敵。等鬼子糧秣告儘,天然退歸去休整。
這類情勢很有些象抗戰期間的敵後狀況,日軍貧乏矯捷兵力,隻能四周拆借人馬,在大中城鎮儲存起碼量的守軍,再對抗日武裝停止一陣風似的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