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林和馬阮的進犯下,高名衡隻能分開南京,練兵避禍。
他在朝中冇有多少人,隻要一個兵科給事中王彥,是他從山東帶來的班底,其他幾小我官位也不高,對於起來不難,不如就拿他開刀,先把他擠走。
如許一來,天子就冇了依托,必定就隻能靠近他們這些文臣,來製衡馬士英等人。
“高將軍,你也不要心急!”王世琮怕高義歡一氣之下,斷了歸明的心機,還是勸說道,“朝廷中也不是統統人都反對招安,馬閣部和阮尚書都同意招安將軍,隻是~”
據高義歡獲得的動靜,南京朝廷有三股權勢,一股是山東巡撫高名衡,一股是總督馬士英,剩下就是東林黨。
高名衡見兩派鬨得過分,便出來調度,並提出八條戰略,欲重振明朝。
南京朝廷的爭鬥,就變成了東林和馬阮之爭,而因為高名衡的存在,分去了馬士英一部分氣力,以是馬阮和東林之爭,勝負難分。
在此次太子南下於南京即位的過程中,高名衡一派居功至偉,馬士英其次,最不利的當屬東林。
他們冇能搶到先機,權力被人朋分,以是一向再尋覓重新掌權的機遇。
錢謙益等東林黨人,在玄武湖的一艘畫舫內一合計,現在歸正拿不上馬士英,不如先擠走高名衡。
隻是這八條戰略中,最關頭的一條,要清理江南的田畝和田賦、商稅,卻一下踩了東南士紳的尾巴。
高義歡微微皺眉,他先在主位下坐下,沉著臉表示王世琮也座,然後問道:“隻是甚麼?誰在禁止此事?”
“是東林黨人!”王世琮道:“錢謙益等人以為闖賊害死毅宗天子,反對朝廷對將軍停止招安!”
高義歡不由有些迷惑,一個東林黨能有那麼大的氣力?
誰曉得,高名衡與東林這些隻會吟詩作賦、喝酒、品茶、狎妓,以及爭權奪利,也不乾實事的嘴炮派分歧,高名衡是個實乾派,對他們的爭鬥興趣不大。
太子即位,改元建章,高名衡著力最大,如何還是被擠出朝堂呢?
王世琮又歎了口氣,“這件事的啟事還是因為朝中的“順案”和“逆案”!高閣部見南京立朝後,不籌劃抓緊設防,清理賦稅,籌辦光複失地,而是整天為兩案爭辯不休,至使朝廷一事無成,隧即便上本,提出禁黨爭,練精兵,清理江南賦稅等八條戰略。這一下,高閣部便獲咎了人,被東林彈劾失地、交友順案罪臣等事,馬閣部也借力打力,便把高閣部擠出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