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長風曉得瞞不過二師伯的眼睛,將此次在秦嶺山所產生之事,挑重點向其稟告了一番。但關於“七星靜脈”那股溫陽之氣的事,穀長風卻略過未提。固然他並不信賴方淩雲的話,但為保險起見,他還是想先獲得徒弟的確認。
穀長風安閒秦嶺山經曆了生與死的磨練以後,再回到武當,看到麵前這熟諳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頓時感覺格外的親熱!
元朝末年,一代宗師張三豐挑選在此地開宗立派。張三豐集“內家拳劍”之大成,以“太極拳劍”名揚天下。其“重意不重力,四兩撥千斤”的武學理念影響了無數的習武之人,也為武學殿堂斥地出了一片全新的六合。元朝天子數次欲賜封張三豐“護國大真人”稱呼,並許以高官厚祿,卻都被其一一婉拒。中原群雄敬其為人,合鑄“掌劍令”一枚,贈與武當,並承諾“令之所至,願憑驅遣”!
“靈應絕學?”
兩人又再聊了一會“快馬堂案”及派內事件,穀長風方纔告彆而出。臨出門前,紫心道長俄然語帶傷感的道:“長風,待會拜見你大師伯的時候,情感要儘量安穩些。你大師伯平素與你最是投機,此次既然返來了,查案的事情就暫緩一緩,抽時候多陪陪他。”
穀長風道:“弟子也有此猜想。二師伯感覺,此人能夠會是誰呢?”
既知徒弟尚在閉關,而大師伯又必定要促膝長談,故穀長風籌算先去回稟二師伯紫心道長。得知其此時正在“太玄殿”中,穀長風當即向西行去。
穀長風自秦嶺山後,自發功力大增,剛纔更是決計放輕了腳步,冇想到仍然被紫心道長辯白了出來,不由暗自羨歎。排闥而入,拜道:“二師伯莫非已練成了傳說中的“天耳通”工夫?”
“不錯,如果二師伯冇猜錯的話,那方淩雲所習內功應當就是昔年“靈應宮”仆人席應真的絕學――“乾坤聚散大法”!”繼而又喃喃自語道:“隻是此功法已失傳多年,倒不知其自那邊學得?”
紫心道長不由聽的目瞪口呆,深思半響後,方纔歎道:“二師伯浸淫內功已有四十餘年,還從未傳聞過如此奇特之事!看來“靈應絕學”公然是玄奧難測,非同凡響?”
李靈口中的大師伯祖就是“武當三尊”之首“玉清道長”。玉清道長平素最喜四海雲遊,下山的日子遠比呆在山上的時候多。此次特地從東海趕回,其目標不言而喻。穀長風想到玉清師伯現在的哀思之情,心又不由一陣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