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現在不是朝堂,他都要痛哭一場了。
薑憲輕笑道:“是汪閣老要置皇上的安然於不顧吧?這韃子還冇有退走幾天,都城當時產生的事您如何就健忘了呢?我附和鎮國公去遼東,不也是但願鎮國公將功贖罪嗎?如何就成了彆有用心之人!”
眾臣這才恍然認識到,薑憲這個讓他們看來很好笑的監國郡主,本來占有了這麼首要的位置。
這纔有了明天朝堂上的這一幕。
薑憲不屑一看了汪幾道一眼。
※
薑憲聽著心中一動,朝著龍椅背後聽閔州望去,並給了閔州一個鼓勵欣喜的目光,一句廢話也冇有隧道:“我但願鎮國公能去。”
梅城忖思了一會,考慮道:“如果鎮國公去遼東,軍草糧食如何辦?現在國庫空虛,冇有銀子支撐鎮國公去遼東平亂!”
他穩了穩心神,感覺本身冇有剛纔那麼憤恚了,這才沉聲道:“郡主,國度大師,怎能出自黃口小兒?就是大行天子,也是十六歲以後才親政。鎮國公是去是留,遼東派誰去平亂,都應當由內閣廷議纔是……”
就算是有人想反對,也不敢當著薑憲的麵提出來啊。
汪幾道如坐鍼氈,薑憲卻不給他說話的機遇,道:“我附和李大人的發起,讓鎮國公去遼東平亂,楊俊留在都城,任西山大營都批示使。”
親們,明天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