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憲平生最討厭聽到如許的話,她的神采當時就沉了下來,道:“汪閣老練底想如何?說怕與史不符的是你,我給你出了個主張,感覺不鐺鐺的又是你!那我們無妨聽汪閣老來講說,看這件事到底想如何辦?大行天子駕崩之時,隻是讓我監國,卻冇有讓我攝政,這朝廷該如何辦,到底還是汪閣老你們說了算。我是個坦直人,不懂那些彎彎繞繞的,汪閣老有話無妨直說,免得我會錯意,辦錯事,平白出了這個頭,卻被人當槍使!”
※
薑憲在內心嘲笑。
他不由冷眼旁觀。
薑憲的話像豆子似的一個個地往外蹦,此時又像個急紅了眼的婦人,讓汪幾道想回嘴都插不進話去。
汪幾道做夢也冇有想到朝堂之上會有如許站出來為嘉南郡主說話的官員。
如果再抱著小天子哭起來,那可就是催不成擋的利器,擱誰也不敢去掠其鋒芒,隻能避之。
汪幾道說話不免就有些心虛:“郡主此言差矣!本官並冇有指責郡主的意義,隻是怕事情傳了出去,彆人還覺得我們是在為大行天子裝點承平,失了誠信,先人就是著書立說,也要繞過我們……”
薑憲冇等他說完話就打斷了他的話,道:“我不曉得本來汪大人還籌辦出個年鑒!莫非是籌辦先人修史的時候不借用曆代帝王的起居注而是要借用汪大人的年鑒不成?”
說翻臉就翻臉,講事理的時候堪比“巾幗豪傑”,不講事理的時候就是個“販子惡妻”,低下得頭也抬得起胸,如許的人,在宦海上才氣走得遠,走得高。
想要另想一個彆例,他一時候腦筋裡亂糟糟的,又實在冇有體例可想。
所謂的年鑒,是自謙的說法。實際上就是請人寫自傳,向後代或是先人稱道本身的功勞。
那官員鬆了一口氣,感激地望著薑憲。
這可真是秀才碰到兵,有理也說不清。
親們,明天求月票的加更!
嘉南郡主到現在還冇有哭過。
現在大師都視記錄起居錄為畏途,他是因為背後冇有人,被強推了出來。
有些人低下了頭,更多的人都不悅地望向了汪幾道。
可恰好她是個女子,另有著女子天然的上風,他們這些男人如果和她計算,不免要背個淩辱婦孺的名聲。
她是成心這麼說的。
薑憲麵無神采地掃了在場的群臣一眼。
※
汪幾道公然不曉得說甚麼好。他若說不遵究竟,朝中那些自誇史學大師的鴻儒會如何看他?他若說遵守究竟,卻拿不出比薑憲更好的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