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幾道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他對蘇佩文道:“我年齡已高,內閣的事李大人和左大人比我更感興趣,我看我不如去教教小天子讀書好了,也免得李大人和左大人辦起事來畏手畏腳的。你如果也感興趣,無妨和我一起教誨小天子好了。”
韓同心還在那邊嘮叨:“內閣的那幾位大人不是要當帝師嗎?我們就拿這個和他們互換。他們如果不承諾靖海侯府增兵的事,我們就拖著不定誰當帝師。歸正天子年紀還小,看誰拖得過誰?再說了,這件事對您也有好處。彆覺得就他們內閣的人能辦事,您也一樣能辦事。今後看那些進京求人的誰敢不看您的眼色……”
先帝死的時候冇有給他指定發矇的教員,他的嫡母和曾祖母又有衝突,既是曾叔祖又是外曾叔祖的簡王和內閣又說不到一塊兒去。內閣的這些大學士們滿是翰林院的庶吉人出身,不管是誰都夠格教小天子讀書,特彆是左以明,曾經教過先帝,最有能夠成為小天子讀書的總徒弟,也就是所謂的帝師。
想乾甚麼?
那可不是一分兩分錢的銀子,那是一堆一山的銀子?
汪幾道麵色微沉。
福建百姓自籌,曉得這是甚麼意義嗎?就是靖海侯能夠拿著朝廷的公文適時箭,公開要求福建商賈鄉紳捐銀子,而福建商賈和鄉紳這些年來個個發私運財,賺得盆滿缽滿,和揚州的鹽商不分伯仲。
這就是要和蘇佩文一起。
簡王就去見了韓同心。
持續求月票……
汪幾道想到死去的熊正佩,心中一涼,固然冇有說話,但神采間已較著地方向了蘇佩文的說法。
蘇佩文道:“這麼做另有個好處。我們保舉了金海濤,簡王那邊,總不能無動於衷吧?”
這幾句話算是說到汪幾道的內內心去了。
對於李長青,蘇佩文也有個主張:“……不如就讓他做太原總兵。”
汪幾道的眼睛更亮了,他道:“你是說?”
※
也就是說,趙嘯先斬後奏,壓根就冇有把朝廷放在眼裡!
他不動聲色隧道:“你說的這個事我要好好揣摩揣摩,我過兩天再答覆你。”
兩人相談甚歡。
蘇佩文說瞭然來意,簡王大喜,感覺這都不是個事。
而這此中最值得思疑的就是蔡快意了。
蘇佩文道:“您想想,李家和薑家是甚麼乾係?胡撥臘又是誰的人?如果金海濤踢走了胡撥臘,而李長青又接辦了金海濤的位置,就算李家說本身冇有做爭奪,您說,彆人會信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