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平三年,真宗選宗室女為和親公主,親送公主至河朔,回京途中,路經法門寺,感念故交,乃親身上香,驚見一流浪西域僧陀。同業勤忠公謝素輝覺此僧陀眉眼似曾瞭解,酒瞳似血,竟似突厥先帝撒魯爾,僧陀自號阿賴什葉,對帝淡淡一笑,隱於木槿花叢中,餘眾悵中。
葉護阿米爾跪曰:“此乃先王出征小陰山一役之夜所為也,所遺之頁恰是先王最喜之《青玉案》也。”
阿米爾乃奉告木尹可汗,先撒魯爾可汗、貞靜皇後與熱伊汗古麗大妃舊事,言及本來已被先可汗毀去,此乃抄本,併爲帝默寫《青玉案》。木尹聽罷複念《青玉案》數遍,一夜未眠,隔日遣使向塬朝要乞降親,以修和好。
小陰山戰役後,術止可汗即位,何如可汗寵任奸妄尹明葉護,虐殺朝中忠勇之人,阿米爾葉護於塬興明二年,攜群臣擁逃亡在大理的太子木尹回突厥即位,史稱木尹可汗。可汗勇毅過人,很有其父遺風,為政腐敗,努力於絲路各國友愛互市,使百姓富庶,刻薄仁德。一日,可汗翻看先王詩冊,乃見二冊字句精美絕倫,然中有一頁被撕去,大怒問擺佈曰:“何人安敢毀先帝遺物哉?”
真宗盛平五年,為前朝明家的謀逆大案昭雪昭雪,南嘉郡王複立有功,賜原姓,原重陽、昭化太後與先貞靜皇後皆複本姓,今後明家與司馬家的先人一樣得以見於天日,效力於新皇。
小五義的傳說成為塬朝建國汗青中色采最濃豔的一筆。這個小五義中出了一個幾近做上天子的太後,一個突厥的太後,一個批駁不一的皇後,一個縱橫疆場的驚世虎將,一個策畫構造算儘天下、幾近顛覆大塬朝的親王。有美人,有忠臣,有貞女,有虎將,有叛臣,活潑地歸納著元慶至盛閏年間的風情,而貞靜皇後是此中最有爭議的一個。皇後享年三十歲,但是關於她的傳說很多,有人說她是有史以來最賢能的女人,有人說她是史上最斑斕的女人,又有人說她是一個弄權的奸妃。
木尹可汗追封其母熱伊汗古麗王妃,即成姑菩德裡太後為大聖姑菩德裡太後,盛平三年,親身前去塬朝記念太後,顯現了與塬修好的誠意,與真宗在太廟前第二次歃血為盟,詔告天下,突厥與大塬乃兄弟鄰邦,永不犯境。為天下交口獎飾。兩國今後戰役互通文牒,實現戰役長達六十年之久。史傳太後暮年複回故鄉,臨歿,貞靜皇後哀思不已,時太後已目不識物,緊握皇後之手道:“妾實疲累,牢記送妾迴歸故鄉,勿複譴妾兮。”乃笑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