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聞言,笑了笑,本身的孩子被人誇了,哪個當母親的能不歡暢。
王氏也在一旁說道:“是啊,阿願這孩子苦夏,一到了夏天,飯菜用得都不香了。”
幾人的目光頓時都落在了蘇願的身上。
王珣之前就提出一邊開倉放糧,一邊等候朝廷的賑災銀子,但刺史大人卻遲遲分歧意。
可他卻不敢張揚,他來青州府時候短,尚未站穩腳根,卻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現在就隻能將但願依托在朝廷的賑災銀子和糧食上了。
“如何能不上報,你三哥奏摺不曉得寫了多少,可就是杳無訊息。”崔氏抬高了聲音道,“怕是被故意之人反對了。”
王珣剛一進門,得知mm帶著外甥女來了,倉猝今後院走來,正與崔氏和後走出來的王氏正麵趕上。
而外間,蘇願剛分開,幾人的神采都沉了下來。
“這可如何是好?”崔氏一下子就急了。
“那一會兒我讓廚房籌辦一碗蓮子羹,免得睡前餓。”崔氏輕聲道。
第一封奏摺毫無音信後,王珣就多留了心眼兒,以後的奏摺還是寫,卻也偷偷地讓親信之人送了一封回安林。
崔氏生有兩子一女,隻兩個大的都留在了安林城,她跟著王珣來了青州,生下小兒子晰哥兒。
王氏見狀蹙眉,她冇想到,三哥這裡的事情會這般的毒手,從崔氏的言談與神情中,王氏曉得,如果一個措置不好,王珣被罷官是小,就怕會連累家屬。
王珣皺眉道:“那把守糧倉的主事不知所蹤,我去糧倉巡看……”
王珣很快便敗下陣來,歎了口氣,一時有些沉默,斯須纔開口道:“甚麼都瞞不過你。”
蘇願搖點頭,“冇有,是氣候熱的原因。”
“算了不等了,我們先吃吧。”崔氏見王珣遲遲不回,勉強笑著說道。
蘇願去了閣房,晰哥兒這會剛醒,乳母正抱著,見蘇願出去,忙抱著晰哥兒上前道:“小少爺,瞧瞧,是阿姐來了呢。”
隻是卻遲遲未回。
王氏見王珣一雙眼睛熬得通紅,漂亮的臉也落魄得很多,心疼道:“三哥再如何忙,也要照顧好本身纔是。”
王珣當時在糧倉當中,一袋袋地翻開,見內裡都是麥麩和砂石的時候,他的後背被盜汗浸濕卻毫無發覺。
蘇願伸手,悄悄地摸了摸晰哥兒肉乎乎的小手,比那棉花還要柔嫩。
崔氏身邊的丫環也是有眼色的,立馬出門往前院去了。
頓了頓,儘力壓抑住心中的肝火,持續道,“本應裝著黍米的袋子裡,裝的都是麩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