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01)東倭國是(四)[第1頁/共5頁]

“奇兵能不能成事,都無足輕重,關頭在於兩點。”商成說,“一是要在九州島東南端的鹿兒島地區建立兵站,這是南路奇兵的進退之地,首在其衝,毫不能草率。二是勝利借道高麗,然後在本州島的石見國地區獲得安然的登岸港。這是北路雄師的囤兵囤糧地點,更不能掉以輕心。”

“對!”商成說道,“藤原氏把持東倭國百餘年,幾能節製東倭國王的廢立,這是他們的上風;可這也是他們的優勢。他們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們百餘年職位從未有過甚麼擺盪,防備的心機也必定淡薄,假定我們能派出一支精兵,精裝輕從斯須殺到,他們一定能做出甚麼反應,隻要把藤原氏家屬裡為首的幾個領頭的人剪撤除,其他的天然有人去對於。我想,藤原氏如此跋扈擅權,把柄國政又是如此之久,東倭海內對他們不滿的人絕對不在少數,現在隻要有人敢站出來登高一呼,擁戴者必定浩繁……”

“能有多少銀子?”穀實問道,“能不能彌補出兵的耗損?”

即便穀實和真薌都是當朝重臣,十萬貫百萬緡的銅錢傳聞過很多回,各自的家底也很殷實,千把百貫的銀錢也不太當一回事,可聽著商成說出的數字,仍然感覺頭暈目炫心口砰砰亂跳。兩千萬兩白銀?按時價折錢能有五千萬緡以;大趙一年的賦稅國入總計摺合製錢是多少?不及九百萬緡。就是說,東倭國石見處所的一座銀礦,能抵五十年的賦稅國入?怪不得商成敢誓詞旦旦地說,宰相公廨必定會同意出兵東倭,有這麼大的一座銀山放在那邊,一天到晚想錢想得眸子子通紅的張樸,還不跳起來嚷嚷著要出兵挽救東倭國王?

真薌翻著說話記錄,想在麵找出一條商成做決定的來由。這個石見國,它是便於攻守還是便於就糧?穀實乾脆就直截問道:“南邊的島不說了,北邊選這個位置……總要有個來由?”

兩小我你一言我一語,這是困難那也是活結,頓時把出兵東倭的遠景描畫得暗澹非常。被商成留下來的賀歲本來還是一腔的熱血,思謀著如何藉此機遇一鳴驚人,成果越聽越是心頭髮虛,到最後氣發緊腿顫抖,額頭鬢角全都淌著盜汗,連半點自告奮勇去遊說高美人的勇氣都冇了。!。

一聽商成說的數量,真薌便在心頭歎了口氣:太少了點;倘使能翻十倍,有個二十萬兩官銀的話,差未幾能夠彌補出兵的糜耗。唉,即便是出奇兵,也需求出動千餘兵馬,再調泉州的海軍運兵,租借商賈海船運糧械;這還得奇兵必須製勝。倘使奇兵不奇,戰事不能迅即結束,那耗損就難以計數了。就是這點銀錢,估計宰相公廨不會……且慢!商燕山剛纔說的是多少?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