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你們說夏王早不找我們說這些,晚不找我們說這些,恰好現在找我們去,是不是北麵來人籌辦贖我們歸去啊。”因為兩人在一眾蒙古王公中的影響力較大,是以一眾王公道想散去,俄然有人大呼起來。“必然是如許的,我記得夏王說過一句甚麼話,彷彿是說讓我們歸去甚麼的,冇錯,冇錯,必然是如許的。”
看到一眾蒙古王公或不屑一顧或深思不語,鄭克臧俄然又是一笑:“實在你們蒙古有寶啊,煤、銅、金,這些不算,牛羊馬匹,哪一些不是中原所需,如果孤翌日駕長車逐亡東虜於邊地,我們還能做好鄰居,孤是不肯意看著東虜拖著你們一同去死的”
這話倒也是不假,因為清廷口口聲聲滿蒙一體,是以對蒙古王公非常優厚,統統冊封都是世襲罔替的,其報酬乃至比清室本身的皇族還好,乃至於蒙古貴族之子出身以後即為世襲貴族,成年後隻要學習膜拜存候、呈遞哈達鼻菸壺等禮節便可坐享其家世餘蔭。
這話就很難答覆了,總不見得在鄭克臧麵前說康熙賢明神武不成力抗吧。
本來籌辦散去的蒙古王公俄然衝動起來,大師情不自禁又聚到了一起,紛繁頒發定見,以為能夠回家的日子就在麵前了。
東烏珠穆沁旗輔國公哈蘇濟農也一改在鄭克臧麵前的滑頭表示,語氣沉重的說道:“夏王說蒙古地大物豐,這較著是和佛爺的說法截然分歧,如果信賴了,我們蒙前人的苦日子就真開端了,以是,明天的這統統就聽過算過了。”
“好了,不要爭了。”紮魯特右翼旗劄薩克固山貝子蘇紮爾圖捂著受傷膀子大喝了一聲。“有些話在這裡說了就算了,萬一能回到蒙古,都把這統統給忘了吧,漢人狡猾,這夏王更是凶險之極,我們蒙古男人鬥不過,就不要參合在大清和大明之間了。”
“如果北京覺得我死了,會不會讓我弟弟來繼任我的爵位和領地。”一個三十來歲的旗主情不自禁的把被俘後埋在內心的陰霾吐了出來。“真如果如許,我豈不是甚麼都冇了,歸去後隻能去當喇嘛,不,我冇有慧根!”
更有甚者,康熙為了照顧無地的閒散王公、台吉,還親身規定從有領地的王公劄薩克擁有的牧奴中撥出一部分屬丁來用以奉侍無地王公,還不竭把公主、郡主嫁到蒙古與蒙古王公們結為親戚。是以,對於心胸感激的蒙古王公們而言這等恩典,的的確確是比山高比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