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清朝的後妃和明朝的後妃來個選美比賽,不消說,贏的必定是明朝娘娘們。因為明朝娘娘們都是從天下幾千個秀女中脫穎而出的聰明少女,姿容妍麗,品性端莊。
李綺節翻開棉被,跳下板車,拍拍狼藉的髮辮和衣衿:“算了,誰讓我們隻能搭他們的船過江呢!”
招財嘀咕一聲:“皇太子年紀也不小呐!”
李綺節冇好氣地瞪船伕一眼:“先開船罷,這是我熟悉的姐姐,她的船資我來出,您放心,我帶的銀兩儘夠了。”
腮邊滾下兩行清淚,哽咽不止。
這聲音聽著有些耳熟,李綺節翻開青花布簾,把燈籠往岸邊一照。
全天下人都曉得朱棣不喜好皇太子,朝廷如何會大張旗鼓給皇太子選妃?
李綺節拍拍孟春芳的手,安撫她:“孟姐姐彆擔憂,奶媽找不到你,自會回城的。我哥明天還要回城去,到時候讓他去你們家報個信,好教孟嬸嬸放心。”
此次選秀,多數是給皇太孫朱瞻基選妃。
李綺節聽著李子恒和招財閒話,內心暗笑,此次可不是朱棣給本身選妃,也不是給皇太子選妃。
皇太子生得肥胖膽小,連走路都需求內侍攙扶。朱棣平生勇武,如何能夠看得上太子?
殉葬軌製本是先秦時候的傳統,到漢武帝時,這類蠻橫的軌製已經根基拔除。直到明朝時,脾氣暴烈的朱元璋再次重啟殉葬軌製。他駕崩時,有將近四十個妃嬪被迫殉葬。他兒子朱棣死的時候,殉葬的妃嬪是三十多個。
岸邊是等待接人的各家親戚,都躲在背風處圍著火堆烤火取暖,看到船隻泊岸,便圍攏過來認人。
李綺節怕哥哥和人脫手,趕緊從承擔裡摸出一吊錢,在船伕們麵前晃了晃:“誰出不起錢了?幾位叔爺,這渡口的烏篷船多的是,不但單隻你們幾個能撐篙渡人。我們兄妹常常來往瑤江縣城,隨口往外這麼一鼓吹,叔爺們的名聲可就刺耳了,今後誰還肯坐你們的船過江?”
“大郎,三娘,這裡!”
船伕聽李綺節說會為孟春芳付錢,這才收起舢板,船篙劃開碧綠江浪,離了江岸。
這小娘子恰是高大姐非常推許的孟家七娘子孟春芳,李家間壁孟舉人和孟娘子的令媛閨女。
招財舉著火把在牛車前邊帶路,聞聲李子恒問,一拍大腿:“鐘聲響起來的時候,村裡的人家都聞聲了,大師都趕快起來,在這裡等著城裡的親戚過江。哎,都城裡的萬歲爺爺都多大年紀了,如何又選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