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四章 大一司馬[第3頁/共4頁]

這是說的譚綸自從回京任兵部尚書以後,就被幾個禦史彈劾體弱多病的舊事了。當時候先有高拱的弟子禦史雒遵彈劾譚綸不稱職,籌算推舉海瑞取而代之,而後隆慶歸天萬曆即位,譚綸在陪萬曆天子祭奠的時候咳嗽不止,又有兩個禦史前後彈劾,若非最後有吏部尚書楊博助言,厥後又有張居正殺雞儆猴,哪怕就是譚綸如許軍功彪炳之人。也坐不穩兵部尚書的位子。即便如此,譚綸也曾經三次上書請辭。

見阿誰隨汪道昆出去的少年上前下拜,譚綸便淺笑著擺了擺手說:“無需多禮,我和伯玉是訂交同事多年的老朋友了,他的長輩也就是我的長輩。不過,就是他遠親的弟弟,堂弟,他也向來冇有這麼上心在乎過。可之後果為你遭人非議,他背後裡對我倒了一堆苦水。以是,風波既然疇昔了,我就想著來看看他這個如此保護的侄兒到底如何。畢竟,我這個兵部尚書不時候刻有人盯著,如果哪天不在衙門。不稱職三個字立即就上來了。”

“我聽伯父說過,大司馬當年曾經在疆場鏖戰太酣,乃至於佩刀上的鮮血全都流到了手腕上,暗紅之色不知洗了多少遍才終究洗潔淨,是有這事吧?”汪孚林奇妙藉著反問捧了譚綸一句,見其一時眉飛色舞,彷彿想到了馳騁戰陣的年青光陰,他方纔持續說道,“萬裡國土能得保承平,便是幾千裡邊陲上無數甘為屠夫的人捨生忘死拚來的,何來不吉?要我說,能得大司馬取一個表字,也許能夠萬邪不侵,諸惡不入。”

“嗯,那東南一地的縣令呢?”

兵部尚書譚綸這一年五十有四,比吏部尚書張瀚小十歲。和張瀚從廷推第三位蓋過呼聲最高的葛守禮和朱衡,一下子掌管吏部比擬,他這個兵部尚書雖說因為在東南抗倭有功而名至實歸,但實則並不是冇有和他一樣資格薄弱的人,比如說王崇古。固然王崇古還要年長五歲,但昔日朝會上相遇,彆人臨時不提,就連譚綸本身,都感覺王崇古更顯得年青些。

說到這裡,譚綸看到汪道昆和汪孚林叔侄全都訝異地看著本身,他就有些對勁地一捋髯毛,一字一句地說道:“信者,卿君子必備之操行;林者,眾木成林,生生世世繁衍不息。是以,表字世卿為佳。”

汪道昆頓時拍案叫絕,世卿是甚麼意義?春秋戰國的時候,世家林立,把握實權,乃至於本來並不世襲的卿為一家一戶所獨占,是以有世卿世祿的說法。若以這兩個字為表字,確切合適譚綸在某些時候的脾氣,夠霸氣!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