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客氣,汪孚林當然也投桃報李,落座以後少不得淺笑著謙遜了一下:“製台威名赫赫,我疇前也聽伯父提過。不過始終緣慳一麵,卻冇想到此次能夠有緣在製台麾下為官,實在是幸運之至”他張口就來,接下來更是一口氣阿諛連連。給淩雲翼奉上了一堆高帽子。當然,這位兩廣總督的任官經曆,他全都是從汪道昆的那封信上得知的,可在他的奇妙歸納下,變得彷彿是他真的對淩雲翼敬慕萬分似的。
淩雲翼彷彿被搔到了癢處。臉上頓時暴露了笑容:“不錯,瑤民貧困,疇前又有贓官貪吏橫征暴斂,恰好被此中某些人當作了一呼百應的藉口。我擬上撤消本來設在瀧水縣的稅關,讓瑤民能夠直接從山中經水路運木料出來到肇慶府出售,然後在端州城的江邊再設立一個抽稅的稅關。就在這肇慶府,我兩廣總督的眼皮子底下,猜想某些貪得無厭的人也不敢太放肆!對了,我籌算屆時讓惠州知府宋堯武協理軍務,畢竟。之前他在南雄府通判任上就曾包辦過舟船糧餉兵甲等,非常穩妥。”
因而,接下來的五天裡,汪孚林便是自始至終逗留在兩廣總督府。當如許一個動靜傳廣州城的時候,頓時在各大衙門引了軒然大波,特彆是佈政司壓力最大。誰不曉得,一旦總督和巡按禦史沆瀣一氣,這便意味著廣東境內的統統大小官員全都必須俯帖耳,不然,督憲合力的成果,鐵板釘釘便是那位官員落馬。因為想要刺探汪孚林究竟是在總督府中做甚麼,肇慶府治地點的高要縣前去廣州城的官道上始終奔馬信使不竭。
正因為如此,上任還冇到一年的淩雲翼先是清算兩廣兵馬,將客兵一一減少,同時調兵遣將,籌辦徹完整底地圍殲羅旁山。須知羅旁山瑤亂由來已久,不遜於赫赫馳名的大藤峽瑤亂。終大明一世,瑤亂向來都是兩廣最大的軍務之一。當年孝宗年間閣老丘濬就曾經用短短數字描述瑤亂之凶悍廣東十府殘破者六!最誇大的時候,兩廣守臣全都因為瑤亂遲遲未平而待罪。以是,固然淩雲翼為人自大,卻不會對這場疇前任持續到本身的瑤亂等閒視之。
固然殷正茂擔負兩廣總督期間,也曾一向在用兵,但殷正茂最後的重擔主如果在廣西毀滅韋銀豹等僮族,也就是後代稱之為壯族的兵變,以及對於從福建逃到廣東的倭寇餘孽,對瀧水縣羅旁山那些兵變瑤民卻隻是小敲小打。畢竟這些地處兩廣邊疆的瑤民動不動就躲入深山。所謂官有萬兵,我有萬山,兵來我去,兵去我來,讓官兵頭疼到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