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叫做伏得名譽,打得巨大!
內臣不準,百官苦求,兩邊對峙住了,眼看著當年“大禮議”事件就要重演。
司禮監的大寺人,明帝朱厚熜身邊的近侍,黃錦還是朱厚熜的伴讀,其身份是多麼的高貴,除了在他主子爺麵前以外。平時不管是多大的官,包含嚴嵩父子,見麵誰不尊稱一聲“公”或“公公”?
“哎喲!”黃錦被打得昏頭昏腦的,差點一屁股坐在地上,抱著腦袋,後退幾步後大呼:“快來人呐,有人闖宮,驚擾了陛下,我等皆死!孩兒們,給咱打,給咱往死裡打!”
嶽飛的《滿江紅》,待重新,清算舊國土,朝天闕,說的就是午門。
就這麼對峙下去,也不是個彆例,如果對峙個幾天幾夜,可真的會誤了大事,山東軍情似火,容不得擔擱半晌。
最為關頭的,黃錦另有個大背景,徒弟兼寄父,司禮監掌印寺人,東廠提督麥福。
百官當中,有人麵露惶恐之色,也有人臉露欣喜之色,搖了搖屁股,意義是,就照這打,不打你就是孫子……
山東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明天子朱厚熜卻一無所知,一心玄修,或者是他正在“渡劫”的關頭時候……影響了他成仙成仙,此等罪惡,何人能夠承擔?
“啪!”的一聲,朝笏斷為兩截,黃錦的額頭,肉眼可見,敏捷長出來個大青包……
“想乾甚麼?大明要亡國了!”吳時來怒道。
其二就是投機心態,官員們為了保護儒學正統和本身的參與政事的獨立性,也有很多官員與其背道而馳,表示出一種投機心態,通過伏闕上書,吸引天子的目光,若勝利,將會對本身的宦途是大有好處的,就算失利也能博得一清名,就算宦途有望,而有了此清名,也能活得蕭灑非常。
“大禮議”事件是朱厚熜繼位以來,第一件大事,影響太大了,牽涉到了無數大明官員,且使得輿情澎湃,群情激憤,是以在李本的提示之下,黃錦也覺悟了過來,隻好忍下這口惡氣,轉頭看著徐階委曲地說道。
“陛下啊,再不臨朝聽政,我大明危矣,江山社稷危矣!”
“亡國?吳大人,休要危言聳聽,不就是山東有幾個蟊賊在鬨騰嗎?說甚麼亡國?陛下正……”黃錦恥笑道。
“奸臣誤國,不除則大明江山社稷危矣!”
天帝所居,天人對應,常日裡防備森嚴,“凡人”止步的紫禁城,本日卻有無數大臣跪在了東華門以外,烏泱泱地跪滿了一地,從背後遠遠看去,隻見各種形狀的屁股,在地上扭來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