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放下酒杯,稍有些真情透露道:“鄙人能有本日,還要多虧了大帥提攜,提攜之恩袁某不敢忘。”
公然,袁崇煥藉著酒意俄然瞪圓了眼睛,沉聲道:“馬帥,我欲在聖上麵前參一本,遼事,不能由著楊鶴胡來,馬帥意下如何!”
亂局,一團亂麻,大戰將起呀。
馬城想也不想便決然道:“我附議,署名。”
但是三十餘萬雄師深切遼東,吃甚麼喝甚麼,補給如何辦呢。就算順利從山海關登山爬到遼河,再順利度過遼河頓兵瀋陽,遼陽,倘若久攻不下又該如何辦呢。以步擊騎呀,倘若被虜騎斷了後路又該如何辦呢,倘若被虜兵半渡而擊之,又該如何呢,三十萬雄師又該如何調劑,總不能一古腦的殺疇昔吧。
給袁總督敬了酒,馬城笑道:“此去京師,袁督當是鵬程萬裡。”
這荒誕的進兵方略,讓盧象升,倪元璐都目瞪口呆了。馬城看著血淋淋的軍令,心知違背不得,不能給內閣找到爭光的藉口,進兵吧,聽調不聽宣嘛。留下兩萬人馬守薊州,一萬開原兵,五千新軍出薊州城緩緩北上,每日進步十裡算說的疇昔。君不見保定的袁崇煥走的更慢,每天賦走兩裡呢。
薊州大營,建虜冇來明軍先亂了。
大營中,盧象升看著輿圖,委宛道:“也不能全怪士卒,有些士卒幾天賦氣吃上一餐,餓久了不免出亂子。”
重重的歎了口氣,馬城推測一場慘敗不成製止了。自山海關到錦州,再到遼河這條悲傷路上,到底斷送了多少明軍士卒,冇法計算,恰好大明的督師巡撫們記吃不記打,每次都傻傻的將雄師賠進這條不歸路。楊鶴楊大人是信心滿滿,身上彷彿有佛光萬丈,自以為孫承宗當年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夠做到。
袁崇煥大喜,將桌子一推便要借用書房,當場寫彈章請馬城署名,馬城大筆一揮落了款,看著一身酒氣的袁總督哈哈一笑,這個盟約成了。彈劾楊鶴隻是個由頭,這篇彈章是給東林內閣看的,兩人聯手跺一頓腳,內閣也要抖三抖。倘若此戰能立下大功,則內閣,滿朝東林黨人也拿兩人無計可施了。現在可不是風調雨順的神宗朝了,北方大旱盜賊四起,陝西,河南,山東都呈現了流民。
馬城內心舒暢多了,心說你現在發財了,還記恰當日提攜之恩就行,老子當年也是鬼迷心竅了,纔在功績簿上狠狠給你寫了一筆。此君從一個兵備道僉事一起三級跳,跳到宣大總督位子上,這都是當年之功。酒過三巡,袁崇煥藉著幾分酒意痛罵上官,讓作陪的盧象升,倪元璐兩人都心驚肉跳。袁總督痛罵楊鶴不知兵,將北方各省兵力都抽暇了,三十萬雄師塞進山海關,的確笨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