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待續)
李元琛較著要比嶽肅曉得的多,低聲說道:“當年汪直能請憲宗天子開設西廠,兄長現在的恩寵,較之汪直,也是有過之而我不及,為何不可。隻要兄長找出一個合適的來由,天然能勸動皇上,重新開設東廠。小弟還記得,宮內有一個寺人和兄長有些友情,彷彿姓劉,兄長如果汲引他當了西廠的督主,他還不得對兄長感激涕零,不管兄長有何叮嚀,都會儘力以赴。並且,他到了阿誰位置上,就會和兄長有著同一個仇敵——魏忠賢。他要想爬的更高,不從西廠督主的位置上掉下來,就必須和大人同一戰線,如此連續,兄長不就有了和魏忠賢均等的氣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許纔算公允。”
“張爵爺家的絲貨,押運之人不在少數,想找劫搶,必必要有充足的人手,有必然的氣力。能做到這一點的,倒是大有人在,但是,想要查到張爵爺何時派人去采辦絲貨,路程如何,就不會平凡人能夠做到的了。”
“兄長說的不錯,能滿足這兩個前提的人,又和小弟有過節的,怕是隻要魏忠賢了。”李元琛笑嗬嗬地說道。
“我又不是寺人,隻掌管刑部,如何分攤東廠的權力……”話剛說到這,嶽肅頓時恍然大悟,說道:“賢弟是指六扇門?”
“西廠隻在憲宗天子與武宗天子時,短期存在過,皆是寺人擅權的產品,對當時風險甚大,比之東廠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以是,自武宗以後,東廠再為複起。不過,凡是有弊也無益,隻看何人掌權,如何加以應用。用之善則為善,用之惡則為惡,如同雙刃劍普通,便可濫殺無辜,又可保家衛國。兄長,您說是麼?”李元琛謹慎地說道。
一有人反對嶽肅,頓時有人出來幫嶽肅說話,大讚嶽肅唯纔是舉,舉賢不避親,還趁便楊奕山一頓,說他跟從嶽肅充當幕賓、詞訟多時,不但對順天府的環境非常體味,並且還學到了嶽大人法律如山、清正廉潔的風格,現汲引為順天府推官,乃是最好人選。
燕京到霸州,不過二百多裡地,嶽肅這邊近三百多人,滿是騎馬,到了早晨,也就到達霸州。
“魏忠賢!”李元琛必定地說道。
“小弟家為魏公公倒是往曰無怨,近曰卻方纔結仇,兄長莫非不曉得嗎?”李元琛反問道。
嶽肅點點頭,小聲說道:“賢弟的戰略,愚兄記下了。隻是愚兄對西廠還不是特彆體味,賢弟可否將一些關於西廠的事情,到時有了機遇,愚兄也好對陛下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