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快意算盤倒是打的不錯,可進可退,兩邊不虧。但是你有冇有想過,會有明天呢?”嶽肅平高山問道。
供詞當然要由張嫣過目,張嫣看過以後,說道:“冇想到這一樁販子通敵的案子,竟然牽涉出這麼多朝廷大員。嶽卿家,你看這案子要如何辦?”
嶽肅此次進宮,冇有多說甚麼,除了交代案子外,便是把審理各地監軍的差事光亮正大的交出去。監軍的案子,如果他想一併審理的話,也不是不成,太後也不能說甚麼,但他並冇有這麼做,直接交給太厥後辦。嶽肅能夠猜到,太後必然會讓鄒義來辦。由鄒義措置的話,宮裡就不會有太大的洗濯,也不會讓太後過分嚴峻。
“嗯……”張嫣點了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凡是涉案官員,全都交由愛卿審明定案,外省涉案官員,立即派人緝拿歸案。”
“有功當賞,有過該罰,法律如山,不偏不倚。”嶽肅答道。
看完名單,亓詩教又看了看楊奕山,臉上寫滿了驚奇。
奉議大夫是個甚麼官呢?屬於散官姓質,冇有實權,相稱於名譽官職,隻要五品。但你彆藐視這個官,普通來講,給個侍郎都不換,因為這是大明朝對你的承認,給了你一張耐久飯票。說白了,這個官職是世襲的,嶽肅的子孫能夠代代擔當。
亓詩教本覺得全都是嶽黨的人,他漫不經心的觀瞧,可隻瞧了兩眼,當時就傻了。因為這上麵官職,之前如果是齊楚浙三黨的,現在還是由齊楚浙三黨的官員補上。大師同朝為官,誰不曉得對方的秘聞。名單上,之前是你齊楚浙三黨的,現在還是,之前是我嶽黨的,現在還是讓嶽黨官員補上。當然,這內裡也有非他們兩黨之前的職位,楊奕山也冇有全都兼併,補上的官員,還是非兩黨的官員,但都是比較有才調的。比如說兵部左侍郎的位置,就給了孫傳庭。
“臣辭職。”
“愛卿所言極是,如許,就讓鄒義命東廠前去拿人,審明科罪。”張嫣說道。
兵部尚書王在晉,發配宣府放逐,產業全數查抄。內閣大學士劉宗周,發配大同放逐,產業全數查抄;內閣大學士白瑜,發配宣府放逐,產業全數查抄。這三位應當是在京官員中貪得最多的,但明朝體製在那邊擺著,內閣大學士這些官員,除了謀反,很少會被殺頭,貪汙之罪,隻能給個放逐。這已經算是了不得的重判了,有的時候,最多也就是撤職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