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蘇祿國[第1頁/共3頁]

目前大興軍製取硫酸用的硫磺都是由海內供應,但中國境內的天然硫磺礦未幾,而琉球幾個火山島恰好盛產硫磺,並且品格非常好,這剛好能夠彌補海內硫磺產量的不敷。

以稔祚為首的八個緬北土司向清朝雲貴總督岑毓英上書,表示“我等男女甘心投奔中華,永為子民”。關外的木邦土司鐘文源更是親身來到昆明,求見雲貴總督岑毓英,表示“該土司曾屬中華,淪亡於緬,緬國無主,決計來投。如蒙中華收恤,自當效力邊疆。”

閉關自守、目光短淺的滿清朝廷,就如許一次又一次地落空擴大國土、加強氣力的大好機會,終究淪為西方列強踐踏的工具!

劉玄初笑道:“王爺!這蘇祿國與我國之間相隔雖遠,但倒是早有淵源,此番要求內附也並非無因。”

“西夷與蘇祿之間交兵不竭,渤泥國也趁此機會對蘇祿用兵,蘇祿國事以國力日衰,內憂內亂不竭,其呂宋島以及中北部地區都被西夷攻陷,南部也被渤泥國逐步蠶食,這個時候蘇祿國王要求內附,也不過是想找個背景罷了!”

“早在永樂年間,蘇祿國三王便曾率家屬及侍從數百人,遠渡重洋拜候我國,遭到前明永樂帝美意接待。在回程路過山東德州時,三王當中的東王病逝,永樂帝命禮部以藩王之禮葬之,並親撰碑文、賜諡“恭定”。”

貧苦到這類境地,他們有甚麼是朝廷要妄圖的?

但李元利就冇有這麼多的顧慮,哪怕開端幾年在琉球隻要投入,大興軍也必須將琉球歸入治下。

“王爺的意義,蘇祿國王要求內附之事也準了?”

接著哈薩克汗國其他兩部也前後上書做出表示情願歸順清朝。但乾隆卻以“哈薩克越在萬裡以外,荒遠廣寬”為由,表示中薩之間“不過皋牢服屬,如安南、琉球、暹羅諸國,俾通天朝聲教罷了,非欲郡縣其地,張官置吏”。回絕了哈薩克插手中國的要求。

十九世紀初,英國殖民者開端入侵緬甸,並通過三次英緬戰役,將其納為殖民地,但此時的緬甸北部仍然節製在那些土司手中,土司們迫於英夷壓力,紛繁上書表示情願插手中國,以期獲得朝廷的援助,共抗英夷。

是以,大明朝廷哪怕是曉得了琉球已經被倭寇節製,也冇有采納任何辦法,而是任由薩摩藩逐步將琉球兼併。

若不出兵,大天朝顏麵何存?如果出兵,且不說海軍有冇有這份戰力,就算有,這得要糜耗多少賦稅?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