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免百姓的賦稅,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不好嗎?》、《為何不能向富可敵國的販子征稅,反而要向窮得揭不開鍋的百姓征稅?》、《他們為何要反對減免百姓的賦稅?》、《反對減免百姓賦稅的都是大明百姓的仇敵?》

資訊量實在太大,幾個小商販刹時又懵逼了,愣了好半晌,纔有人出聲。

百姓更加惴惴不安,不曉得該聽信哪個動靜?不過,有一點卻記在內心,不跟人去鬨騰,萬一被官差逮進牢裡,就真的垮台了。

百姓不識字,看不懂這些文章?

“啊,東林黨不是為咱百姓辦事的好官清官麼?”

家有良田萬頃,嬌妻美妾成群,另有一大群丫環服侍的官員,絕對不是清官,不但不是清官,還是贓官,該殺。

他們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勞作,所得支出少得不幸,一天兩餐稀粥都難以保持,皇上還要加稅,這不是把他們往死路逼嗎?

一篇篇的署名文章,向百姓,向那些一心隻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墨客們揭穿了一個個暗中的本相。

南城區,菜市場。

“前兩年,皇上要減免百姓的賦稅,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向那些錢多到花不完的販子征商,成果被那些東林黨的官員全部反對,這事最後不了了之,現在,皇上又重提這事,成果還是被東林黨的官員個人反對……”

幾個小商販刹時驚呆了,另有這麼一回事?

這些墨客都是貧困得誌,一樣將近揭不開鍋的窮墨客,他們隻需求破鈔一番口舌,就能賺到十天都賺不到的人為,何況還是為皇上打工,乾勁實足。

“反對皇上減免百姓的賦稅,這特麼的是為百姓辦事的好官麼?你們有見過良田萬頃,嬌妻美妾成群,奉侍的丫環一大群的清官麼?”

“呃……”

在他的授意下,保皇派的官員也紛繁在《大明報》頒發署名文章,正式向東林黨建議了反擊。

“甚麼不一樣?”有人獵奇問道。

不消擔憂,會有專門的墨客給他們一個字一個字地耐煩解讀,一向到百姓聽懂,聽明白為止。

如許的套路,是不是很熟諳?

不管是沈百川掌控的地下權勢,還是田伯光掌控的錦衣衛,在這幾天裡,都把動靜源源不竭地送進宮裡,讓他第一時候體味並把握官方的動靜。

像路人甲如許動靜通達的人到處都有,他們呈現在大街冷巷、菜市場、小酒館、茶館裡,有的乃至呈現在村裡,呈現在田埂間,儘力地鼓吹他們“聽到”的小道動靜。

兩種動靜的反差之大,就有如天國和天國,讓統統百姓都懵圈了,到底哪個動靜纔是實在的?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