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唯如此,誌文他們地點的地區,是最早建成土牆的地段之一,有了土牆的防護,隻需用心挖土,不消擔憂火炮的威脅,讓人放心很多。
在錦州搶完糧食後,蘇尼特部跟著嶽托一同北返,不過這一次,冇有讓他們持續呆在覈心做哨探,而是讓他們與大隊人馬一道,進抵大淩河,參與圍攻大淩河的戰役。
王書芸父女因為被安了個百夫長的名頭,平常都是以催促為主,碰到需求趕工的時候,再一起脫手幫手,與普通人比擬,的確不會太累。
“要不要歇會兒?”誌文接過水囊問囡囡。
實在取水砍柴這些事兒,在其他監軍的蒙古各部那邊,都是漢人在做,蒙人雖是仆參軍,但也算得上二老爺,這等卑賤之事,冇事理本身脫手。
蘇魯特蘇德不得不派人另尋水源,好不輕易找到一處,卻因為間隔過分悠遠,一來一回費時吃力。
“哥,你咋想的,這麼熱,如何還讓書芸姐乾活?”囡囡撅著嘴,悶悶不樂地跟在誌文身後。
囡囡喝了幾口水,終究暴露了些笑容,“好喝,哥,這幾天我們喝的水,都被摻了你的黑貨吧?”
隻要少部分人,才氣喝上原汁原味、獨一無二的水池水,比如麵前的囡囡。
誌文曉得啟事,也不會將囡囡衝他發的脾氣放在心上,耐煩將囡囡安撫好,取出早就灌滿體係水池水的水囊,遞給囡囡道,“來,喝點水,消消火氣。”
“天兒這麼熱,就是做監工也能把人熱死。”囡囡跺頓腳,抬手擦去腦門上的汗水,“這鬼氣候,如何感受比前兩天收糧還要熱。”
這時候,祖大壽總算看明白了黃台吉的籌算,這是要將他們困死城內,隔斷各堠台同大淩河的聯絡,再漸漸炮製四周的堠台,最後總攻大淩河。
這水池水冬暖夏涼,喝了能讓人平心靜神,用來消暑最好不過。
迴轉大淩河的嶽托,其麾下的漢人,一樣被分了一片地,與早就在此的漢人一道,挖溝去了。
“我哪有讓她乾活了。”誌文叫屈道,“她就同她爹一道,做做監工,比那些挖土挑土之人,輕鬆了不知多少。”
誌文他們到的時候,恰是第一道壕溝初成之時。
幸虧誌文給蘇尼特部帶的糧食很多,能暗中幫補一下,是以由他們做監工的這些漢人,環境比其他各部要好很多。
誌文字來另有些擔憂,會是以與王氏父女分開,不過嶽托許是感覺蘇尼特部在錦州監督收糧這事兒做得不錯,給他們安排的新職司,是持續監督在錦州割糧的這撥漢人開挖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