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此機遇,請二位大人轉呈朝鮮國君:我不要朝鮮出動一兵一卒助戰,也不要朝鮮捐募糧食,隻要把六年前被韃子軍隊焚燬至今尚未修複的鐵山城交給我,把本來毛將軍和東江軍開墾的地步還給我。把目前漫衍在朝鮮北部和中部的十餘萬遼東流民交給我就行了。”
表情龐大的申景禎和李勘等人拜彆後不久,由薑玉龍帶領的水兵陸戰第二師6,000將士乘船而至,遼東戰役所需的18,000兵力和兵器設備儘數到位。
“按照兩個月來的諜報顯現,寬甸的韃子軍隊隻要800人,一旦全麵打擊打響,寬甸南麵80裡河口虎帳300韃子就會晤對我軍兩營1200火槍兵的進犯,誘使寬甸駐軍聲援河口。”
朱道臨和郭中駿、薑玉龍等將領圍在一旁低聲商討,二十餘名年青的參軍數人一組,各負其責,不竭將解纜各部反應返來的環境和軍用物質調撥環境寫成簡明陳述,敏捷送到朱道臨等人手裡。
光榮的是,年青的奉國將軍朱道臨並冇有指責朝鮮冷眼旁觀獨善其身的態度,更冇有像當初的毛文龍將軍那樣,責令朝鮮軍隊和各級官府出動聽力交納糧食助戰,反而坦白地向代表朝鮮國君的申景禎和李勘通報此戰的設法、麵對的困難和想要達到的目標。詳細闡發韃子五萬主力西征蒙古以後的遼東各地兵力空虛的情勢,對即將建議的遼東戰事充滿信心。
一秒記著【??】,為您供應出色小說瀏覽。
身穿迷彩作訓服、肩扛火槍、滿身披掛的4000將士,千餘馬隊和三百餘輛牽拉火炮滿載物質的大馬車。延綿十餘裡。
“不管寬甸駐軍是否聲援,我軍兩營將士都會遵循既定作戰打算,於後天上午兵出朔州渡江河口虎帳,到手以後將會持續攻向縱深處的長甸和永甸兩個鎮子,迫使寬甸的韃子駐軍分兵迎戰,以便北路潛行到位的突擊營對寬甸建議突襲。”
此戰過後,朝鮮上到國君下到小民無不驚駭萬狀,朝中文武逐步分裂為憑藉後金政權的投降派和對峙信奉宗主國的親明派,兩大派係爲了本身好處內鬥不止,使得國力孱羸的朝鮮江河日下,不幸的數萬軍隊早已喪失了昂揚向上保家衛國的信心。
“兩年以內,我就能把韃子軍隊完整擋在鴨綠江以西,重新規複朝鮮北部的安然與穩定。”
朱道臨欣然點頭,放動手中的陳述,和黃龍一起走到大幅輿圖前,從輿圖下方的架子上撿起一米多長的批示棒,向滿腹迷惑的黃龍和高超城、尚可喜等人詳細講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