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二·已成[第1頁/共3頁]

“宋琰彷彿有出城的跡象,恐怕是想等崔家的人來措置這件事。”楊慶笑了笑:“倒是個聰明人。門生見勢頭不好,乾脆就叫王公子身邊的小倌在中間說了幾句話,王公子特地邀了宋琰去上畫舫遊船賞燈。”

遵循楊慶的打算,上了船就冇那麼簡樸了,到時候在船上,兩邊都冇人看著,一旦王公子出了甚麼事,天然是隨便船上的人如何說。

楊慶倉猝進得門來,比來這些日子可見他非常奔波,眼圈底下的烏青都又深了一圈,站在陳老太爺跟前立住了腳,深深的先朝陳老太爺行了個禮,才拱手跟他回話:“教員,您可收到都城送來的動靜了?崔應書在九江已經出了事,現現在聖上叫人押他回京受審了。”

楊慶微微一笑,這實在算不得甚麼本領,他在底層呆了這麼多年,看儘了情麵冷暖,最苦的時候,堂堂一個舉人,在破廟裡住了整整二三年,每天能做的事未幾,就隻好把心機花在揣摩民氣上-----學會看人神采行事,對他如許出身底層又毫無根底的人來講,實在是很大的一個助力,他向來曉得該在甚麼事上極力用心。

陳老太爺剛把金陵的宅子清算潔淨,還冇來得及去舒暢的洗個澡,就傳聞楊慶返來了,他挽著半乾的頭髮,緩慢的叫請。

他並不居功,慣常的帶著謙遜:“這並不是我的功績,底下的先生們個個都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他們彙集上來的諜報我再清算清算,天然就曉得這位華政老爺該如何煽動。真正難做的還是挑動崔應書身邊的親信,許之以厚利他們冇動心,就用了點彆的手腕。九江知府在崔應書身上幾番都撈不到半點好處,對他早已經膩煩至極,天然樂的崔應書出事-----九江出了這麼大的事,他巴不得有人來背這個黑鍋。這個黑鍋被崔應書背了,他到時候還能在知府的位子上呆著,到時候朝廷賑災的銀子到了他手裡,又能剝削幾層......”

人雖蠢,卻有蠢的好處,建章帝向來喜好這類蠢又乾實事的人,何況華政的樸重已經出了名,建章帝那裡有不信他的事理?他一上書,朝廷裡連常首輔都有些思疑崔應書是不是真的收受了賄賂了。

華政的脾氣他早就揣摩透了,恐怕連他身邊的妻女都冇他體味的清楚,這個以脾氣暴躁,廉潔著稱的江西巡按禦史,實在是個不折不扣的笨伯,冇甚麼腦筋又不聰明,更嫉惡如仇的人又最輕易被教唆,他底子就不消做甚麼,送美人這類蠢事他更是不成能會去碰,隻是把崔應書魚肉百姓的‘證據’往華政跟前一送,華政本身就先義憤填膺了,抱著參奏皇親國戚萬死不悔的決計上了奏摺。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