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宜恭敬點頭,誠意實足並不對付:“就像真人說的,老天對我已算寵遇。凡事都該曉得滿足。能有重來一次的機遇,小女子已經很滿足了,毫不敢苛求更多。”
太虛觀三清殿上供奉著三清神像,大殿八根圓柱上都貼著春聯,台上燃著香燭,宋楚宜跟崔華鸞跟著崔老夫人拜過,就往背麵的配房去歇息。
太白真人忽而就笑了,一臉的褶子漏出來,衝著宋楚宜點頭:“你這女娃娃倒是有些意義,看的通透。”
太白真人平常是不見客的,他向來以脾氣古怪著稱,崔老夫人已經做好了久等的籌辦,誰知冇等多少時候,就來了個穿戴廣大道袍,才總角的小羽士,請她們一行人往太白真人那邊去。
宋老太太的複書剛幸虧崔老夫人帶著宋楚宜臨去太虛觀前一天到了,崔老夫人展開來一瞧,麵上就帶了幾分龐大-----皇後孃娘竟已經暴露了意義,就感覺宋楚宜不錯了,可見崔夫人所說早跟皇後孃娘有了默契,是無稽之談。
她掩住這些愁思,歸正這些事愁了也冇用,帶著崔華鸞跟宋楚宜一同去了太虛觀。
崔華鸞在宋楚宜還冇來晉中的時候就聽祖母提起過宋楚宜被皇覺寺的大師看命的事兒,現在再聽起來也一樣驚奇,不由自主的轉頭去看宋楚宜。
崔老夫人感覺這也冇甚麼好值得悲傷的,天下好男兒這般多,這個冇了,另有阿誰,何必吊死在一棵樹上?何況為何嫁人就定要以身份論處,若這麼說,不是誰也配不上這些龍子鳳孫們?她寫了信寄去都城,同宋老太太說的清楚-----宋楚宜要如何,全憑她本身的情意,她如果喜好太孫,那冒險也無所謂,本來就繁華險中求。崔家之前不過也跟宋老太太一樣的心腸,怕宋楚宜進了皇室今後不得安生日子過罷了,如果她本身想好了,天然是該如何辦就如何辦。
宋楚宜也很明白這個事理,她能重活一世已經算是上天寵遇開恩,再要求的更多,恐怕老天都不容她,她悄悄點頭,麵上亦無甚麼神采,輕聲的安慰崔老夫人:“外祖母,我向來信事在報酬。疇前元空元覺說過兩次我血光之災就在麵前,我也一樣避過了,可見我命由我不由天......”
她這陣子冷眼看著,曉得宋老太太信裡提過的阿誰葉二公子在宋楚宜這裡是冇戲可唱了,反倒是太孫殿下,在陽泉就冒死相救,兩人又如許默契,她模糊看出了些門道來。要她說,崔華鸞的心性固然不錯,也稱得上教養傑出,但是同宋楚宜一比,的確就顯得差了些,倒不是差在身份職位,亦不是差在不婚配,是差在了不敷人家跟太孫乾係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