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載片利用的是16毫米膠片,吵嘴無聲,但隻是開首切換的那些字幕就已讓人表情沉重。
“1937年12月,日軍占據前的南京。”
“跟我出去逛逛。”胡適打斷道,聲音有些嘶啞。
越來越多的淺顯觀眾離席,20分鐘不到,走得隻剩下三分之一。而當105分鐘的記載片全數放映結束,影院裡的淺顯觀眾僅剩幾個,其他都是周赫煊專門聘請來觀影的名流和記者。
畫麵統統,正片開端,又是幾行字幕:
每一段畫麵都有筆墨申明,周赫煊為了讓美國觀眾更易瞭解,乃至在前期補加了南京部分輿圖。
美國公眾很快就分為兩派,一派主張主動援華,另一派主張不能招惹日本,兩邊在報紙和播送裡撕得飛起。
但是,結果很不睬想。
僅僅過了六分鐘,就有淺顯觀眾受不了,站起來倉促分開影院。
環球影業、聯美影業和華納兄弟公司有些撐不住,因為這三家電影公司是有非猶太股東的。攤子鋪得太大卻觀影者寥寥,讓那些股東開端反對,隻能不竭縮減上映場次。
比如“美國第一委員會”這個構造,竟然幫著放映大搏鬥記載片。他們的目標是打單美國群眾,用記載片來證明戰役的殘暴,趁機鼓吹美國最好的挑選是保持中立,捲入任何的本國事件都是無益的,戰役隻能給美國群眾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