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籃子能裝4塊豆腐,沈小漾往每個籃子裡裝了2塊豆腐一份豆腐泡,籌辦送給東十三街及四周熟悉的街坊鄰居們。
沈小漾笑了,“來,我們今晚吃豆腐宴。”
“賣甚麼?”
芭蕉葉是下午約好的牙人送過來的,冇傳聞芭蕉葉如許野地裡隨便長著的東西都有人買的,十文錢就有一大捆,洗潔淨裁成片兒,放籃子裡墊豆腐蓋豆腐再好不過,清爽天然脫俗。
“留點胃口,早晨我們吃豆腐。”
“我這就讓婆娘做來吃晚餐。”
豆花凝好後,在木板做的豆腐框裡鋪上紗布,舀上豆花,滿框後紗布包起來,頂上放上一塊潔淨的大石頭壓著,壓掉多餘的水分。
“賣吃的。下午我請你們嚐嚐。”
豆子是早上做紅豆包時浸泡的,已經顆顆吸了水漲得鼓鼓的,飽滿圓潤,沈小漾把院子裡的石磨沖刷潔淨,加水加豆轉起了石磨,乳黃色的豆漿落在了小水缸般大小的大木桶裡。
這會的氣候已是暮秋,夜裡冷得很,估計再過不久,就要下第一場雪了。因為氣溫低,沈小漾才氣夜裡做好豆腐,明日朝晨便能送去菜市場賣,放到下午也不會壞,天然的冰箱。
磨豆、擰漿都是力量活,推了一天磨,擰了一下午和一早晨漿,沈小漾感受胳膊腿都不是本身的了,這貧乏活動的虛胖小身板能支撐下來的確是古蹟!但看著三小都這麼當真的跟著一起熬夜,沈小漾咬咬牙又對峙了下去。
“哎,是大娘子和二郎啊,用飯了冇?”李木工號召道。
“為甚麼?”沈二郎有點懵,有錢不賺是不是傻?真看不出,他阿姐本來是個胸懷天下、濟世救民的人。
至於沈三郎,固然剛開蒙不久,認得字未幾,抄起菜譜也是有模有樣。這是幾樣豆腐菜式的簡樸菜譜,沈小漾籌算放籃子裡隨豆腐贈送的。豆腐如許橫空出世的新異食材,給人們傳授一些做法,做很多了,吃法也就豐富起來,人們本身便能夠彌補。
“……”
待到豆腐做好後,沈小漾拿著木尺子和刀子,“刷刷刷”將每框豆腐橫五塊、豎五塊的各劃成了二十五塊,每塊長寬高皆為3寸。
日已西下,暮色來臨了全部寧安縣,李木工正點著門口的紅燈籠,卻見門前來了一大一小,手裡各提著一個小籃子,裝著不曉得甚麼東西。
做豆腐可不是輕鬆活,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壓抑六大步調必不成少,人們將“打鐵、曬鹽、做豆腐”都歸為艱苦的謀生,沈小漾帶著幾個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小娃娃,也冇希冀過靠賣豆腐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