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破不了,費事來了。死者家眷把屍身抬到縣衙門前,果斷要求給個說法。人們紛繁指責趙知縣,說是因為他要修拱橋纔會產生如許的怪事。橋還未修就有人死了,今後不知要死多少人!趙知縣不為所動,還是對峙修橋。他判鄒興丁監工不力,賣力死者的喪葬費,又從官庫中拿出一些銀子來撫卹死者家眷,此案便不了了之。
轎伕抬著肩輿翻過一個山頭後停在一處破廟前,此時天已經黑了。鄒興丁下了轎,伍四海早已等待在此。
本來,大凡拱橋都是先砌好橋墩,然後由兩邊向中間砌橋身。在橋身接龍的時候,最後一塊楔形條石的安設尤其首要,造橋勝利與否就在此一舉。本地人把這塊楔形石叫做“肩石”,意為像人的肩膀一樣要承擔重擔,安設楔形石叫做“殺肩”。據伍四海扣問所知,傳說“殺肩”之夜,造橋徒弟必有血光之災!
鄒興丁怒道:“胡說!那死者身材高大,憑你這般肥胖怎能把他背上山去?快交代主謀是誰,將功贖罪!”伍四海哭道:“徒弟,救我!那小我不是我殺的,我隻是賣力放風,供應諜報。我是被他們逼的,要不他們會殺了我百口!”“你曉得他們是如何操縱造橋的傳聞來殺人的嗎?”趙知縣迫不及待地問。伍四海搖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