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雨笑吟吟道,吳三桂愣了愣,忍不住反問道:
“那些文官是個甚麼德行,小吳將軍你也曉得的。雞蛋裡尚且要挑出根骨頭來。如果此番處世不敷謹慎,即使你們遼鎮在疆場上獲得了天大的功勞,恐怕也頂不住他們在背後扇陰風點鬼火,說上一句‘心胸異誌’啊。”
“小吳將軍,如果我冇搞錯的話,你是但願與我們聯手,通過獲得對後金軍的軍功,來為臨陣脫逃的令尊大人脫罪――是這意義吧?”
“此話怎講,還望龐智囊指教?”
但龐雨接下去卻又道:
“何況此事不但僅關乎遼鎮,也乾係到小吳將軍你本身――你將來的大好前程,莫非不想要了嗎?”
“京師那邊的諸多勳貴不是也與你們聯婚了麼,莫非他們就不怕朝廷忌諱?”
“你也曉得他們是勳貴,這幫人除了祖上傳下的爵位和繁華外另有甚麼?他們的爵位乃是與國同休,本質上和老朱家一樣,也是這大明王朝的一部分。他們和我們聯婚,是代表著大明皇室在拉攏我們,你遼鎮也敢這麼想?”
瓊水兵在大明朝廷中是甚麼形象?――軍隊糧餉全數本身處理,朝廷冇法插手,以及所謂的“聽封不聽宣”,那就是個標準的藩鎮啊!普通環境下這類個人應當早就被彈壓掉了,但瓊水兵卻能夠聳峙至今,啟事很簡樸――朝廷打不過,滅不了,那隻能承認他們的存在。
“我們當然不怕,因為我們本來就不希冀大明朝信賴我們冇有異誌啊。我們是外藩,以是朝廷對我們要懷柔安撫,而你們則是大明朝廷的本身人,對你們就要防微杜漸,這中間的差彆,你能瞭解吧?”
龐雨也不理睬他,仍然自顧笑道:
“和尚摸得,你卻摸不得。”
“自是寧遠伯一門。”
龐雨這番話聽著高深莫測,實際上滿是廢話――壓根兒不消他來講,汗青上的吳三桂本來也就是這麼一起走下去,順順鐺鐺便成為了遼鎮統帥。不過這時候的吳三桂可不曉得啊,一聽之下隻是感覺極有事理,不由自主便點了點頭。
但是短毛敢這麼放肆,是依仗著他們背後強大的瓊水兵,以及更增強大的經濟氣力,他們對大明朝冇甚麼依靠,當然也就不消看朝廷的神采。但是遼東鎮能做到這一點嗎?遼鎮的武力提及來也很強,可那美滿是朝廷出錢出人,一手購置起來的。遼鎮上高低下,數萬人的兵甲糧餉,美滿是依靠著大明朝廷的供應。吃誰家飯那就受誰家管,遼鎮的軍官敢貪汙,敢陽奉陰違,乃至敢臨陣脫逃,但是這幫人畢竟冇膽量說出“我們的軍隊朝廷管不著”這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