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要從髡人手中光複失地麼?如何是聯同髡人,反把西洋夷人給剿了?”
望著這兩份奏捷文報,朱由檢麵露迷惑之色。關於瓊州府的事情他已經冇多少觀點了,畢竟那處所太遠。不過當天子的目光落到案頭一麵小鏡子上時,頓時就回想起來――那島子彷彿是被一夥外洋來客占了去?那幫人還進貢過一套極好的大玻璃鏡子屏風,隻可惜在某次內宮寵妃們的爭論中被本身一怒打碎了。
此時的崇禎天子朱由檢虛歲方纔過二十二歲,即位卻已有四年,固然在後代的汗青書中他是個悲劇人物,但在當時,特彆是方纔即位為帝那幾年,朱由檢在朝堂和官方的名譽都非常高,乃至於被稱為“賢人出”。
費事歸費事,事情總還要做――當朱由檢看到奏摺中有一份標註來自福建的軍務塘報時,他仍然拿了起來,眼睛隨便瞄了一眼,然後,便愣住了。
崇禎搖點頭,他也曉得對方的顧慮。不過話說返來,他用這小我也恰是因為此人平素怯懦謹慎,決計不敢多嘴多舌。隻是可貴收到捷報,表情不錯,卻冇人能夠與本身分享議論下,未免略感愁悶。
崇禎想了想,聖天子日理萬機,但有些事情終償還是有印象的,他回過甚在另一堆奏摺中翻翻找找,公然又找到一份來自廣東的塘報,是兩廣總督發來的――“臣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處所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禦史王尊德報瓊州大捷折”……又是大捷?
…………
――大捷?竟然是大捷?
……按例是先翻看“引黃”和“貼黃”,那是通政司預覽官員們寫的關於奏摺內容的先容以及綱領,天子按照這些內容來判定哪些奏章屬於告急事件,要儘快做出迴應,而哪些不過常例,能夠不睬會或是拖一拖。
“對於那些……髡人,兩廣和福建還是決定出兵剿除啦?”
此中有關軍事方麵的“塘報”向來都是當局重點存眷目標,凡有關軍務,上麵老是以最快速率報上來的,崇禎之前在批閱時也老是優先尋覓塘報。隻是比來他有點怕瞥見這方麵的東西――報上來的老是敗北,敗北……幾近每一份塘報都是一個洞穴,需求朝廷拿出多量賦稅物質去彌補,還一定能補得上。
至於那幫老官油子在敗北後想出來推辭任務的體例,倒是冇讓崇禎帝過分憤怒――他對於西洋夷人本就冇甚麼好感,一點都不為他們感到委曲。真正讓崇禎感到極度惱火的,還是一種被棍騙後的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