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議後,皇上奉太皇太後懿旨,公佈聖旨,太後應氏而後幽居北宮,榮王返回封地,後代子孫不得入京,奪職右丞呼應勤,並責令回籍,相附翅膀放逐崖州。
“本年夏季特彆冷呀,瑞雪兆豐年,是個好兆頭。”公孫梁進觀前,望著史修,富有深意地說了這麼一句話。
史修有半晌啞然,直想點頭,不甚附和。
本朝並無後宮不得乾政的明訓。天子年幼。太後臨朝聽政景帝時就有過,應太後比安帝年長四歲,出身大族淮陽應氏。父親又是明帝留下來的三位顧命大臣之一,安帝畢命,應太後敏捷節製了宮中,才使得冇有產生任何動亂,因此,應太後何嘗不會冇有如許的心機,新君甫一入京,她就提出要親手扶養。
少主臨朝,忠臣輔政,是時,朝中無事,天下宴然。
自建國起,大成朝皇後或是出自勳貴,或是望族。唯有明帝皇後夏氏,因明帝結婚時,武帝正大力打壓勳貴豪強,為討武帝歡心,才娶了出身淺顯小吏之家的夏氏為妻,使得夏氏也成為有大成一朝母家身份最低的皇後,及至安帝繼位,夏家才得了一個承恩侯的爵位。
他熟知汗青,自古以來,權臣又有幾個有好了局的,他既已踏上了這條不歸路,不如放開手腳,再放肆一場,即如一名當代權臣所說:縱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醜萬年。
一起之上,兩人同坐一轎內,倒是可貴的沉默了下來。
時年,新君年不過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