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都不完工,這些百姓吃甚麼?”
“如何會死在任上?”韓愈驚悚地問道。
郭宋隨即提筆批準了科舉計劃,他又放下筆,又問杜佑道:“另有一件事,我在進京路上碰到了奉先縣尉韓愈,他是去滄州魯城縣上任,說實話,我有點不太瞭解,他才退隱才一年,如何就出任縣令?”
“以是吏部司就接管了鹽鐵司的保舉,安排一個才仕一年的人出任縣令?”
他讓親兵把韓愈找上前,韓愈上前躬身見禮,“下官韓愈拜見晉王殿下!”
未幾時,潘遼和杜佑倉促趕來。
這麼一個費事之地,郭宋不曉得鹽鐵司為甚麼要保舉年青且冇有甚麼經曆的韓愈去出任縣令,不過既然吏部司已經決定,他也不好多說甚麼。
郭宋帶領雄師持續西行,這天下午,雄師終究返回了長安,遭到長安百姓載歌載舞的熱烈歡迎。
“這就是我來找張判官的啟事,魯城縣到底出了甚麼事,導致縣令都呆不久?”韓愈不解地問道。
郭宋又笑問道:“如何會想到讓我嶽父做主考?”
“題目就在這裡,從客歲到現在,官府一向在施助他們,兩任縣令都想竄改近況,但最後都草草結束,隻能辭職走人。”
他又問道:“你帶多少人上任?”
杜佑在一旁道:“殿下,總人數固然少了一點,但插手進士科的人數仍然和客歲一樣,以是進士登科人數就冇有減少,考慮到本年拿下了魏國,需求大量底層官吏,明經科的登科人數也和客歲持平。”
兩人和郭宋見了禮,郭宋請二人坐下,揚了揚手中的科舉計劃細則道:“我大抵看了一遍科舉計劃,客歲我們登科了一百一十六人,對一些南邊世家後輩有特彆照顧,但本年的陳述上冇有提到,為甚麼?”
郭宋又給韓愈安排了兩名有經曆的幕僚參軍,韓愈心中打動萬分,連連躬身感激。
潘遼微微欠身道:“本年實在還是有的,隻不過這個計劃是在登科階段才實施,是伶仃寫的一份陳述,還冇有出來,遵還是例,明天還是要照顧二十擺佈,會在過幾天把名單拿出來。”
桌案上堆積了二十餘份首要文書等候他批準,記室參軍盧綸已經將目次體例好,郭宋翻了翻,從內裡抽出科舉計劃細則申明,這也是目前比較緊急的文書,需求他儘快批準。
這個縣有三片大鹽場,此中北麵兩片鹽場附屬鹽鐵司,目前能普通運轉產鹽,唯獨南麵第三片鹽場是屬於處所鹽場,屬於滄州和魯城縣統統,很費事,官民衝突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