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爾沙一死,法律刹時取消,田賦最高的多達五成。以印度的農業產量而論,的確是讓農夫去死,就算王淵不來搶糧,淺顯布衣也已經冇法過日子了。
萬餘馬隊縱馬奔馳,一起劫奪,隻搶糧食,不要金銀,更不主動殺人放火。
商隊首級說:“瓜廖爾。”
“當然。”王淵笑道。
並且,他們有購自波斯的老式火槍和火炮,並曉得集合火器齊射的戰術,這些都是跟莫臥兒建國天子學的。
商隊首級哭喪著臉:“買賣很難做。舍爾沙活著的時候,我們隻需一頭一尾交兩次稅,現在每顛末一個土邦就要交一次稅。”
在舍爾沙身後,各地貴族早就蠢蠢欲動,隻是迫於蘇爾王朝的武力,臨時還不敢殺官造反。
德裡,是蘇爾王朝的都城!
舍爾沙命令修建的官道,未建成的全數歇工,水利設施也半途而廢。
非常剛巧,王淵禦駕親征的同時,莫臥兒天子胡馬雍也殺返來了。
但是王淵的出兵目標,就是要把印度打爛,從名義上同一印度,然後再放心種田搞移民。
這些馬隊談判結束,便帶來十多具屍身,都是舍爾沙派駐的處所官。
舍爾沙搞中心集權,在天下立省設縣,每座都會都派有官員駐紮,並且峻厲打擊處所貪汙,誰敢違方號令就將遭到彈壓。
又過旬日,王淵來到瓜廖爾城下,此城已經風聲鶴唳。
城內守軍嚇得兩股顫顫,城外是數萬饑民,更內裡另有一萬多馬隊軍隊。如果仇敵引誘饑民攻城,耗損守軍的物質和體力,恐怕最後真的很難扛住。
緊接著,城門翻開,奔出數百馬隊。他們冇有向王淵衝鋒,而是把城外饑民殺散,然後派人過來跟王淵聯絡。
“陛下,火線發明一隻商隊!”
王淵冇有直接刺探軍情,而是旁敲側擊道:“舍爾沙身後,你們還好做買賣嗎?”
阿格拉一樣由阿富汗貴族節製,馬隊底子啃不下來,因而轉向西北直奔德裡。
來人又說:“舍爾沙派駐此城的官員,已經全數被我們殺了。我們情願歸附中間,也情願贈送中間一批糧食,此後每年奉上足額賦稅,但中間不能帶兵入城。”
一萬六千多馬隊算甚麼?
不但如此,處所貴族竟然追繳往年賦稅,把舍爾沙減免的稅收,全數一次性給補返來。
並且,這些貴族長年打敗仗,幾近就冇遭受不對利。
舍爾沙冇死的時候,規定田賦不得超越收成的25%,並且履行得非常嚴格,連續殺了很多處所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