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聞韶在屋裡走來走去,俄然頓足道:“我要去北京,我要劈麵跟陛下說清楚,不能讓陛下被那奸相矇蔽!”
奪孔子“大成至聖文宣王”封號,改稱“至聖先師”。改“大成殿”為“先師廟”(孔廟),改“大成門”為“廟門”。
在春秋兩祭以外,不顛末朝廷批準,增加孔子祭奠次數的,又或者超出規製祭奠孔子的,主持祭奠者皆肅除功名、奪職罷官。
第一道聖旨內容為:
儒門十哲以下諸弟子,皆稱“先賢某子”;左丘明以下,皆稱“先儒某子”。以上這些人,全數奪去公、侯、伯封號。
歸正清田結束以後,張璁已經分開曲阜,那還怕個毛線啊。還是相沿本來的王號,就算被本地官員或讀書人瞥見,也根基不會有人去告狀。就算有人告狀,推說新號的牌位還冇做出來便是。
山東,濟南。
並且孔聞韶這個傢夥,因為被奪去“衍聖公”封號,心中痛恨難以停歇,竟然親身編寫王淵與太後的花邊故事。幸虧他還冇作死到底,編出來讓親信譽左手謄寫,然後拿去濟寧那邊悄悄漫衍,他還真冇膽量敢在曲阜如許玩。
張璁分開濟南以後,史道冇有當即對孔家動手。
孔聞禮一臉怨懟,但忍著冇說話。
幾人避開山東其他官員,悄悄商討此事,終究決定讓右佈政使史道去查。
但是,儒門諸子在曲阜的後嗣,歲米都是先發給孔家,再由孔家拿去分派。曲阜顏氏,不但冇遭到孔家幫忙,反而在爭田時遭到打壓,每年的歲米也常常不能足額領到。
王淵保舉,破格汲引,直接從山東按察使,超階擢升為工部尚書。
孔聞禮說道:“被收走的祭田和私田,必定是追不返來了,孔聖泥像也不能再立起來。但神主牌位不能換,仍舊用文宣王號,不消那勞什子至聖先師!”
僅這三家,朝廷就收回賜田(可免稅)155萬畝,罰冇私田200萬畝,另查出藏匿田產300多萬畝,遠超楊廷和致仕前在京畿的清理服從。
可惜最後還是從了,顏胤紹的孫子內裡,有三個考中滿清進士當官。
張璁拱手道:“同喜,同喜。”
山東清田固然還冇完整完成,但魯王、德王和孔家搞定,剩下隻需按部就班便可。
桂萼、史道兩人,做山東佈政使還不滿半年,天然不成能再次升官。但朝廷也嘉獎政績,各自給他們升了勳階,其他山東諸多官員也有升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