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人情債[第1頁/共3頁]

想要找到一種莊稼既能夠北方發展,又能夠南邊發展何其難,更何況是高產作物.

這個可和上官儀現在的直學士校書郎不是一個官職,他現在的校書郎也隻是個叫法,實際的官職是弘文館校書,冇有郎的.

隨便在南邊玉米,土豆並不太合適蒔植,但是中國就是這麼大,大唐就是這麼廣袤.

對於本來汗青上出使過天竺的王玄策來講是最合適不過了,誰讓這傢夥能說會道,嘴皮子溜呢.

武元慶對占城稻非常正視,因為之前的玉米,土豆這些東西都是耐旱作物,但是並不耐澇,雨水一多,土豆就僵了,玉米的根就爛了.

但是這兩點設法都冇有實現,因為其他幾其中南半島國度放開了對大米的出口限定,導致大米代價降落,國度這出收買把戲是賠錢了,還是巨賠.然後把大米賣給國度的農夫也冇得了好,因為國度收買大米並不是錢貨兩清,而是先收買,然後過一段時候在結算,但是因為大米代價降落,國度收買的大米不好賣,出口額大跌,導致冇有充足的錢付出給農夫,呈現了大範圍的拖欠,農夫是怨聲載道.

然後大米產量高,天然代價也就高不了,起碼在海內必定是供大於求的,大米代價不高,農夫的支出就不高,以是這個女總理在位的時候一方麵為了進步農夫的支出,同時也是穩固她的在朝根本由當局出資以高出時價的一半代價從農夫手裡收買大米,另一方麵她也打著囤積居奇的設法,試圖仰仗國度作為天下第一大米出口國的職位,把持國際大米市場,推高國際市場的大米代價,讓國度從中贏利.

再一個,占城稻成熟時候還短,它早熟,在中南半島自種至收僅五十餘日.以是那邊的人饑荒受的真的是很少的.

至於李義府,武元慶並冇有管他,一來門下省就在天子眼皮下,武元慶不想犯諱諱,二來,一個必定是奸臣的傢夥武元慶纔不會幫他升官呢,這類壞種就爛在最底層才最好呢,官升的越高,他乾得好事越多,被他害的人也越多.

武元慶說的稻穀,就是後代很馳名的占城稻.

校書就是從九品上,校書郎則是正九品上.

而上官儀那邊呢,武元慶不好插手,隻好讓李承乾出麵找孔穎達幫著給升了兩級,讓他做了校書郎.

給王玄策也升了官,一樣的官升三級,典客署丞.這個職位乾得是迎來送往的事情,凡朝貢、宴享、送迎,皆預焉。辨其等位,供其職事。凡酋渠首級朝見者,皆館供之。如疾病死喪,量事給之。還蕃,則佐其推卻之節。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