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綠舟小童倒是膽氣過人,竟然敢騰空而起,手離了旗竿,還在半空中做出孺子拜仙等諸多驚險風趣的行動來,待眼瞧著身子就要落下時,卻能一手或一腳穩穩勾住旗竿,的確可稱得上神技。
明天阿誰綠龍舟上的小童倒是格外技高一籌。
瑜哥兒有點認生,不過畢竟教養很好,有點躊躇地接過了盒子,還是怯生生地叫了聲二姨。
兩小我跑到大門口的時候,一行車隊已是在宅子正門口停了下來。
羅妧娘彆看是姐姐,個頭還不如羅姝娘高,斑斕華服下的身板纖柔弱弱,再抽抽泣噎的,讓羅姝娘真擔憂她會哭出個好歹來。
孃兒兩個毫不扭捏,挺胸昂首,大步而走的姿勢令得站在院中服侍的安琴閃花了眼。
嫁疇昔八年,育有一子,取名為瑜。
兩個孩子一前一後地出去,還搭著幾句童言童語的對話。
上世羅姝娘三嫁到趙家,因有個潑婦的名頭,堂姐妹甚麼的斷了來往,羅妧娘倒是年節時分會派人過來走禮,但見麵倒是極少,兩三年也見不著一回。
這回雲氏冇再和前次似的,不消人扶直接就跳下來,倒是等著人把腳凳擺好,簾子打起,再托著丫環的手,緩但是出,倒很有世家夫人的風采。
旗竿的頂端,都各坐著個八九歲的小男童,綁腿裹足,一身豔色綢衣的短打扮,脖掛金鎖,腰懸彩絡,再配上唇紅齒白的麵像,更如天上仙童降世普通。
他腸胃嬌弱,胃口又不好,就是家裡小廚房單做的粽子,也隻不過嚐了兩口。
背麵範家馬車裡,也先是出來了兩個丫環,抱了個七八歲的男童出來,想來便是瑜哥兒了。
馬車有兩輛,氣勢各自不大不異。
羅妧娘這還是頭回見到這個十幾年不見的小妹。
紀氏和蓉姐兒幸虧冇來,不然來了也是眼睛長在頭頂上,誰耐煩看她們那副嘴臉!
見瑜哥兒捧著小碟子,拿著小勺,跟大妮兒兩個排排坐,邊吃邊笑,顯得非常高興的模樣,雲氏指著二人笑道。
羅姝娘笑道,“小孩子多吃多動,身子骨天然就好了。”
大妮兒認著字的時候,馬車上的人各自下了車。
大妮兒眨眨眼,衝著瑜哥兒一笑。
這保國公範家,是建國五國公之一,過了這麼多年,其他五國公能傳沿至今的,也就剩下保國公和柱國公兩家了。
雲氏道,“瑜哥兒這一貫身子骨可健旺些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