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腹難過的時候,方佩儀腹中的胎兒掙動了一下,是小手還是小腳,動得方佩儀都實在痛了一下,不過方佩儀抽了一口氣以後,暢懷的笑了出來,雙手環繞著還在腹中的孩子,柔聲道:“但願我能為王爺生個兒子。
“我來吧。”
較著是對付的模樣,方佩儀也看得出來,她沉默了一會兒,把剩下小半碗的粥吃了,話在肚子裡來回打磨,垂垂聚齊了勇氣,道:“殿下為甚麼要那麼心切呢?殿下居長,長幼有序,已經是一個極大的上風,當此之時,不爭便是爭。何必那麼心切的去肯定阿誰名分呢?”
“是,襄王是有爭儲之心。”方佩儀沉重的道,但是她想來想去,還是那一句話:“靖嬪從未獲得父皇的寵嬖,要不是懷了孩子,父皇都不曉得她在那裡。洪家那樣的出身,也不值得交好。”
“長幼有序?真到了立儲的時候,單論長幼,已經不能服人了。”景王看著是紋絲不動,放在桌幾上的的拳頭力壓下去,道:“不然七弟何故與我相爭。”
她曉得的宮裡宮外的事,就是皇後和承恩伯奉告她的,她的意義,也是他們的意義。方家能為景王提的建議,也就是那樣了,景王聽還是不聽,方家不會再乾與更多了。
二十年前,皇後曾想扶養當時還是二皇子的吳王,宗子已是太子,次子成為半其中宮嫡子,太子一係和皇後一係擰成一團,朝中大臣支撐的反對的,也是各有說法,最後歸為一場延慶宮大火。太子是廢殺了,有不敬東宮之嫌的二皇子也撿不著這個便宜,封了吳王離京就藩。
方佩儀說的不爭也有個底線,毫不讓淑妃母子插手九皇子的事。但是這對景王來講,是不敷的!景王還是冇有動,他的身材像一張拉滿了弦的弓,緊緊的繃住了,他的眼神也像離弓之箭一樣,帶著那種憤進的寒厲:“十年前,我是半大的少年,七弟還美滿是個孩子;五年前我即將弱冠,七弟是個半大的少年。我和七弟差了五歲,年小的時候顯得出來,若長幼次序並不能壓抑他的野心,在父皇心中也毫無分量。我們一年年的大了,現在,或者再過五年,我和七弟都在盛年,到時候景王和襄王有何不同?”
“我為兄長,將來如何能對本身的弟弟昂首稱臣!”景王的身材似澆築在那邊一動不動,隻要放在桌幾上的拳頭,手臂的青筋暴突了起來。
方佩儀的父親在元祐十年的動亂中被先太子毒害致死了,母親在她兩歲的時候就病故了。她對父母一點印象都冇有,和自小照顧她長大的奶孃秦氏情分就很不一樣。她在景王麵前都不表示的軟弱,在秦氏麵前顯了出來,細聲囁嚅道:“自我嫁給王爺以後,人前人後,母後都不準我喊她姑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