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樸推演兩步,一則,以張垍任相,代替李林甫;二則,昭雪張虔陀,如何?”
“待我拜相,必讓你大展其才。”
興慶宮門前,楊國忠喋喋不休,靠近哥舒翰,又道:“那右相是否估錯了賢人的情意?”
之前小勃律國也是叛唐歸吐蕃,倚仗的是離大唐遠而吐蕃會庇護它,李隆基忍不了,因而高仙芝千裡奔襲。此次李隆基一樣忍不了,但要打南詔,必須考慮吐蕃。
這些人說話坦直,也不顧薛白在場,此中便有人道:“右相已籌辦奪職張齊丘,到時李將軍就是朔方節度使。”
出了門,帶著刁氏兄弟策馬向南走太長街,來往的行人中不時便有士人叉手向薛白行上一禮,口呼“薛禦史”。
“這倒是……有事理。”
“我曉得你很靈敏,但這件事我與右相也不是全錯了,誰能想到是兩撥吐蕃人。”哥舒翰道:“閣羅鳳的兵變,也不嚴峻。”
李隆基遂在禦榻上坐下,道:“你等皆是邊鎮節度,恰都在長安,談談對南詔之事如何對待?”
“陛下當然該派王忠嗣去安定吐蕃。”安祿山脫口而出道:“王節帥滅突厥,乃大唐第一名將,攻石堡城不去,攻南詔還能不去嗎?”
“喏!對了,將軍,末將傳聞他不想去。”
“那就差一個高仙芝了。”楊國忠喃喃自語道。
李岫正要退下,遊移了半晌,倒是道:“阿爺,薛白昨日見了哥舒翰。”
喜滋滋地打扮好郎君,青嵐才留意到他方纔說要去那裡。
“張垍若拜相,根底不牢,則邊事必聽將軍之言。”
哥舒翰笑著點頭道:“既在長安,談風月,何必談邊事?”
李岫則是想了想才明白過來,南詔一事關於吐蕃,賢人必將看重哥舒翰的定見,薛白昨夜若已壓服哥舒翰,則右相府局勢已去。
“入宮。”張垍低聲道:“事將近成了,哥舒翰與雜胡在宮中產生了吵嘴。”
“好了,不吃了,一會到哥舒翰家吃大魚大肉,你本身好好吃午餐吧。”
“胡兒也想暗裡稟呈陛下。”
有一刹時,他乃至有了一個極荒唐的設法——這滿朝爭來爭去,倒不如一個胡兒更合適當宰相,知朕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