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審應覽第六(1)[第1頁/共5頁]

齊有事人者,所事有難而弗死也。遇故交於途,故交曰:“固不死乎?”對曰:“然。凡事人,覺得利也。死倒黴,故不死。”故交曰:“子尚能夠見人乎?”對曰:“子以死為顧能夠見人乎?”是者數傳。不死於其君長,大不義也,其辭猶不成服,辭之不敷以斷事也明矣。夫辭者,意之表也。鑒其表而棄其意,悖。故古之人,得其意則舍其言矣。聽言者以言觀意也,聽言而意不成知,其與橋言無擇。

孔子見溫伯雪子,不言而出。子貢曰:“夫子之慾見溫伯雪子好矣,今也見之而不言,其故何也?”孔子曰:“若夫人者,目睹而道存矣,不成以容聲矣。”故未見其人而知其誌,見其人而心與誌皆見,天符同也。賢人之相知,豈待言哉?

魏惠王令人謂韓昭侯曰:“夫鄭乃韓氏亡之也,願君之封厥後也。此所謂存亡繼絕之義。君若封之,則大名。”昭侯患之,公子食我曰:“臣請往對之。”公子食我至於魏,見魏王,曰:“大國命弊邑封鄭以後,弊邑不敢當也。弊邑為大國所患。昔出公以後聲氏為晉公,拘於銅鞮,大國弗憐也,而使弊邑存亡繼絕,弊邑不敢當也。”魏王慚曰:“固非寡人之誌也,客請勿複言。”是舉不義以行不義也。魏王雖無以應,韓之為不義,愈益厚也。公子食我之辯,適足以飾非遂過。

齊人有淳於髡者,以從說魏王。魏王辨之,約車十乘,將使之荊。辭而行,有以橫說魏王,魏王乃止其行。失從之意,又失橫之事,夫其多能不若寡能,其有辯不若無辯。周鼎著倕而齕其指,先王有以見大巧之不成為也。

白公問於孔子曰:“人可與微言乎?”孔子不該。白公曰:“若以石投水,奚若?”孔子曰:“冇人能取之。”白公曰:“若以水投水,奚若?”孔子曰:“淄、澠之合者,易牙嘗而知之。”白公曰:“但是人不成與微言乎?”孔子曰:“胡為不成?唯知言之謂者為可耳。”白公弗得也。知謂則不以言矣。言者謂之屬也。求魚者濡,爭獸者趨,非樂之也。故至言去言,至為有為。淺智者之所爭則末矣。此白公之以是死於法室。

三曰:賢人相諭不待言,有先言言者也。海上之人有好蜻者,每居海上,從蜻遊,蜻之至者百數而不止,前後襬布儘蜻也,整天玩之而不去。其父告之曰:“聞蜻皆從女居,取而來,吾將玩之。”明日之海上,而蜻無至者矣。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