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日帶發儘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裡江山!”
江陰縣在常州府的北麵,毗鄰長江,由承平天國的堵王陳承琦在這裡扼守。李泰國被打發走以後,軒軍隨即開赴,由常熟攻入江陰。除了劉玉林的林字團向南設防在常州方向外,其他各團,把江陰縣城圍得水泄不通。
誰知竟然還是不能攻陷!江陰百姓,於絕境當中,打得愈發固執,最慘烈的一件事,是江陰父老百餘人,披紅負傷,出城詐降,等去到清軍大營當中,俄然激發隨身埋冇的火藥,炸死官兵數百人之多。
砂山在江陰城的東北,陣勢不算特高,但俯瞰全城,已是綽綽不足。關卓凡帶了中軍的劉郇膏和圖林,由幾十名親兵扈從,高傲營飛奔而出,未幾時便到了砂山腳下。不消上馬,便能夠循著一條並不峻峭的山路,直登峰頂。
“爺爺……爺爺……你不要去……”
“江陰城是舟形,南首北尾,”關卓凡邊指邊說,“如果攻首尾,則不輕易破城。如果攔腰一擊,我猜陳承琦必然擋不住!”
春雨貴如油,但是對於外出的人來講,是個費事,又濕又冷,一不謹慎就會淋出病來。因而在劉郇膏的提示下,策馬下山回營。但是還冇到山腳,豆大的雨點便已經開端砸落下來。
“用不著你發善心……”白叟掙紮著說,卻被小女人攔住話頭,一起推到中間的過道裡去了。
順治二年,清兵下江南,豫親王多鐸的兵鋒所指,各地無不望風景從。隻要江陰縣,官降民叛,城中義民殺知縣方亨、守備顧元泌,在明倫堂內歃血為盟,誓詞毫不剃髮,推舉住在砂山的閻應元為主帥,扼守縣城。提及來,本籍通縣的閻應元,當時隻是一名前典史,未入流的官,但他豪傑氣勢,機靈多謀,素為江陰百姓所仰服。因而他攜了六百祝塘懦夫,自砂山入城,主持城守。
待到更多的親兵手執火把湧出去,殿中稍顯敞亮,大師纔看出來,白叟手中的刀,不是真刀,而是戲台上所用的木製大刀,難怪他耍弄起來,並不顯得如何艱钜,真不知他是從哪兒弄來的。一世人麵麵相覷,然後都把目光看在大帥身上,等他的表示。
想了一會,俄然心中一凜:這是前明江陰典史閻應元的祠廟!
縣城不算小,城裡也另有近萬承平軍恪守,是以關卓凡決訂婚自上砂山,去看一看城內的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