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卓凡複書說:“關隴治法,必以禁斷鴉片為第一要義。季翁謀國老成,洞悉根竅,弟感慨讚服!唯有芻蕘之見,陳於君子之前:鴉片源於罌粟,欲禁斷鴉片,必禁種罌粟。欲禁種罌粟,必先思一種可奪其利,然後民知非種罌粟始能得利者。”
“這麼說,母後皇太後一下早朝,就叫人發了這封電報過來,一點兒都冇有擔擱——臣覺得,這……已經大抵能夠看出母後皇太後對此事的取態了。”
洋洋灑灑數千言,關卓凡看完了,心中不由讚歎:左季高能兵戈、通經濟、知權變,體民瘼,果然是胸中大有丘壑的人物!
關卓凡看時,倒是一封黃綾封的奏摺,和一件軒軍特製的裝電文的封套,隻是封套上的火堿已經分裂,內裡的電文,禦姐應當已經看過了。
關卓凡的建議,左宗棠幾近全數接管下來。隻是桑蠶一項,固然隴東自古就有養蠶的記錄,但幾千年水土變遷,已經不大找獲得合適喂蠶的樹種,新植的話,又緩不濟急,就先放了下來,主力推行種棉。
持續看,官軍進入慶陽城,“郡城一帶杳無人跡,城內荒草成林,骨骸堆積,奇禽猛獸相聚為藪。”
第五,禁罌粟,倡棉桑。
母後皇太後學會發電報了?孺子……呃。孺女可教。
關卓凡抽出電文,看了一遍,公然,是“以自劾求自清”。筆墨鋪陳。搖擺生姿,聲情並茂,一副掏心窩子的架式——嗯,的確差未幾算是“聲淚俱下”了。
關卓凡抬開端來,禦姐一雙妙目,正看著他,淺淺一笑:“你如何看啊?”
又說,“師行所至,井邑具荒,水涸草枯,賊是以多所滅亡,官軍亦是以而艱於追逐。”
“回太後。臣想……約莫是寶鋆。”
慈禧一笑:“好,我等著——行了,先吃點東西吧。”
第一,遴選官吏。
“兵士細心搜尋,城內原三千餘戶,現百十人不存矣!”
左宗棠說,董誌原“向未設官吏,賦稅詞訟,統統經理乏人,民多不便,政教不可,奸宄藏匿,乾係非小。”
偷覷慈禧,安然進食,文雅如常,心內裡不由長長感喟了一聲。
詳細的善後規複體例,左宗棠提出了五款十條,大抵是:
如果由戶部一一從外埠選調,一來緩不濟急,二來,西北瘠薄,很多人一定情願過來,情願過來的,多數是刁惡無行之人——這類人,肯冒險,能刻苦,但仕進的獨一目標,就是刮地盤,把他們放到大亂過後的甘肅,絕對是重新激起民變的不二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