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卓凡所求不是這個。
是以,這個事也就擱下來了。
洋洋灑灑,瑞麟的各種“劣跡“,可就“詳確”多了。
躺在金棺裡的文宗,對將來的額駙,又有甚麼用處呢?
“蔣益灃久曆軍隊,初膺疆寄,到粵東今後,極思清算處所,興利除弊;惟少年血性,勇於任事,凡事但察其當然,而不免徑情直遂,乃至提支用款,核發勇糧及與督臣商酌之事,未能推求例案,請交部議處。”
你對我好,我就要對你好;你對彆人好不好,你是如何樣的一小我,不關我事。
而吳棠和聖母皇太後的淵源,朝野高低,早已是公開的奧妙。
調那裡呢?“西北軍興,置甘肅巡撫,駐蘭州,著蔣益灃赴其任,幫辦西征軍務”。嗯,給老下屬打動手,這不是人地兩宜,皆大歡樂嗎?
當他曉得本身能夠成為文宗的半子後,一個動機冒了出來:如果小天子像原時空那樣早薨,文宗留活著上獨一的子嗣,就是榮安公主了。
當時的兩廣總督是瑞麟,廣東巡撫是郭嵩燾,左宗棠一筆將兩小我同時掃了出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以郭嵩燾任事之猛,如何能夠“刻薄”、“推辭”?這兩句話,明白是打瑞麟的。
吳棠去哪呢?“調補四川總督”。
就是說,還扯了藩司出去,一個摺子參了兩個二品大員。
一個摺子是兩廣總督瑞麟的,彈劾代理廣東巡撫蔣益灃;一個摺子是蔣益灃的,彈劾瑞麟。
又是一個天方夜譚,不過,這個世道,餓死怯懦的,撐死膽小的,我們走著瞧吧。
明智奉告慈禧,這個案子,蔣益灃有理,瑞麟在理,但她卻不能不保持瑞麟,啟事,前文已經交代過了。
慈禧覺得敦柔公主有一個“好阿瑪”,但是在關卓凡的眼裡,榮安公主的阿瑪纔是“好阿瑪”呢。
廣東巡撫誰接呢?丁世傑。
看完了瑞、蔣兩人的摺子,慈禧頭疼了。
摺子裡另有一句話,批評瑞麟“以暗庸為刻薄,以推辭為能事”。慈禧記性很好,感覺這句話在那裡見過的,叫人去查之前的“折底”,公然,當初左宗棠為高連升部不得入粵事,攻劾粵員,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最後擬了四個字出來:“平級調用”。
一雙兩好啊。
榮安公主呢?嗯,邊幅最美啊。關卓凡還冇有見過榮安公主,但他不貧乏相乾的諜報和質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