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遲來的奏摺[第1頁/共5頁]

那一句話是:“積年紛傳,逆賊之富,金銀如海,及至光複老巢,而財賄全無,實出估計以外。或雲紛傳之語,多為無稽,又或雲儘焚於偽天王宮之大火矣。”

國度有大喜之事時。臣子敬獻快意,是表示替君上道賀的意義——萬事快意,好兆頭。如許的敬意,兩宮太後天然受落,滿麵笑容的說了一番話,表示這都是軍機諸公宵衣旰食,調劑有方的成果。

這一件大事。是江寧的善後。曾經富庶的金陵地區。久經烽火踐踏,這一次攻城又是一場曠日耐久的惡鬥,軍隊雲集,想必處所上早已被打得稀爛。現在戰事已畢,要花在善後上的銀子,不是小數。

話才說到這裡,就聽養心殿外一溜短促的腳步聲,跟著就聞聲安德海鎮靜的聲音。

不過這個說法,亦多少是在替朝廷裝點——恰是因為八旗無用,綠營**,文宗鹹豐天子批示失措,才導致瞭如許一個結果,讓這場亂子鬨得這麼大。不然於洪楊變起之初,便加敕平,豈有厥後這十年之亂?

不過大師的心機,都不在安德海身上——這份摺子,當然是曾國藩的正式摺子,已經等了好幾天了!剛纔擬議了半天的封賞,終究還是要拿這份摺子當根據。

跟著是曾國荃,經年苦戰,先破安慶,再克金陵,值得拿一個一等伯來賞他。

這是一件風趣的事情,但是君臣之間是不得有沉默的。幸虧慈安太後冇有那麼多心機,有甚麼說甚麼:“如何也該得一個伯爵吧?”

“本來呢,賞他一個二等伯,作為鼓勵,也不是不成以。”慈禧太後慢條斯理地說,“但是他在常州,勒兵不進,這不是把上諭不當一回事麼?不去打江寧,反而跑去打浙江了,倒真是夠保護他那位‘九叔’的。”

那就等吧。但是等了兩天,音信全無。因而兩宮和軍機,在召見的時候,感覺無妨把封賞的事情,先議一議。因為固然敘功的摺子還冇有上來,但大局已定,幾個關頭人物的功績,是跑不掉的。

“太後說的極是。”恭王也笑著說道,“二十四歲的伯爵,也算是異數了。這當然是皇上和太後的恩賞,到底也要他本身肯長進,纔有明天。”

曹毓英的道賀,另有另一層意義在內,那就是恭維議政王,自肅順垮台以後,冇有理睬朝中的一些雜音,仍然對峙倚賴重用曾國藩,才致有本日之功。

這個傳言,都聽過,但誰都冇有聽鹹豐親口說過,是以都隻是在內心想想,不能拿來作為封賞的根據。能夠拿來作為犒賞的,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等封”。

Tip:拒接垃圾,隻做精品。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
X